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天津)有限公司(下稱“可口可樂天津公司”)以“循環有我·綠動未來”為主題啟動全國生態日系列活動,通過政企對話、親子創意實踐、員工活動三大板塊,開展多場景、多群體的互動模式,推動循環經濟理念從技術閉環走向公眾參與。

政企共話PET瓶再生技術

天津市經開區生態環境局走進廠區生態展廳,參觀“回收我·回頭見·回來了”主題展覽,展板上呈現了PET瓶從回收、加工處理后成為顆粒或線軸、布料,最終重塑為飲料瓶或藝術裝置的技術路徑。雙方圍繞“PET瓶循環再生”工藝流程展開交流,聚焦再生工藝的操作細節與效能提升方向,共同探討如何通過技術優化,推動更多廢棄塑料轉化為衣服、文具等產品,為區域“循環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活動現場(可口可樂天津公司供圖)

親子巧手“變廢為寶”

天津公司開展親子創意實踐活動,以沉浸式手工傳遞環保理念。活動現場,孩子們將廢棄可樂瓶改造為多肉綠植盆栽,將洗凈的透明瓶身縱向剖開,填入營養土栽種多肉植物,根系穿透泥土自然生長,生動詮釋“廢塑滋養新生”的循環哲學。另一側,孩子們用粘土包裹瓶身,捏塑出童趣卡通圖案。這場實踐讓廢棄容器蛻變為承載綠意的藝術載體,在親子互動中深化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

活動現場(可口可樂天津公司供圖)

員工力行 空瓶賦新

此次展覽亦面向天津公司全體員工,通過“3個空瓶兌1件再生禮品”的參加活動方式,讓每位員工親歷“可感知的循環”。員工將清洗過后的空瓶帶回廠區,親手投入回收袋,并寫下踐行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標語,他們從產品制造者蛻變為資源守護者,使環保責任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全體員工率先踐行循環理念,實質是企業對生產消費全鏈路的自我革新。當他們手持再生物品走出廠區,環保行動已實現首次擴散——未來天津公司將繼續推動空瓶回收裝置進駐商場、學校等公共空間,讓環保理念從制造源頭滲透城市生活。

活動現場(可口可樂天津公司供圖)

全國生態日活動雖落幕,但此次活動構建的“技術交流-實踐養成-全員行動”完整閉環仍在延續——塑料瓶的再生之旅將化身日常用品回歸生活,見證企業與城市共赴綠色未來的堅實步履。(來源:可口可樂天津公司)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