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25日消息(記者韓雨晨)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委獲悉,隨著靜海區梁臺路最后一平方米瀝青鋪設完成,天津市2025年農村公路民心工程項目全面完工。
作為連接天津與河北廊坊的省際要道,靜海區梁臺路曾因路面坑洼、裂縫遍布長期制約著區域經濟交流與周邊居民出行。如今,這條道路已煥然一新——平整寬闊的嶄新路面,過往車輛通行順暢平穩。梁臺路的提升改造完成,也標志著這一覆蓋10個涉農區、62個鄉鎮、208個村莊,惠及約85萬群眾的民生項目較原計劃提前1個多月完成,為鄉村振興注入交通動能。

靜海區梁臺路已煥然一新(央廣網發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供圖)
據了解,2025年農村公路民心工程在計劃制定之初,便以周邊村民出行需求和當地產業發展為第一原則,因地制宜啟動改造項目:薊州區水毀修復應急項目并入民心工程,急群眾之所急,優先實施并加快項目進度,6月底前完工通車,解決了這件百姓身邊的大事、急事;將農村公路易積水地道納入民心工程,解決了靜海區楊家園、張官屯等2座鐵路地道的汛期積水問題,切實消除群眾出行安全隱患;在京滬高速王慶坨服務區改造中首次建設了通服務區的農村公路,周邊村民上高速和享受服務區業態更加方便;在靜海區、津南區部分農村公路改造中應用了綠色環保的新材料技術和循環利用技術,增添了農村公路建設的“科技因子”等。
截至目前,今年民心工程任務——提升改造310公里農村公路、6座便民橋梁、2座安全地道均已完成,為群眾帶來了多方面的便利:路更平了,原來的坑洼路變成了平順的公路,顛簸減少,行車走路都更加順暢;路更寬了,原來的單車道變成了雙車道,會車不再困難,通行更安全、更順暢;路更安全了,原來的臨水臨崖路段增設了護欄設施,為車輛通行安全提供可靠保障;路到家門口了,尤其是薊州山區,過去崎嶇難行的山路,現在變成了直通家門口、甚至串起民宿和景點的風景路,為生活生產都帶來了便利。
農村公路作為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公益性最強的交通基礎設施,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對于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天津市交通運輸部門將積極投身于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之中,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有力的服務保障,奮力書寫天津農村公路發展嶄新篇章。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