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麗江9月17日消息(記者 趙貝貝)走進云南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48個品種的月季與18種顏色的馬蹄蓮在無土栽培技術下生機盎然,35萬平方米現代化溫室中玫瑰馥郁芬芳,冷鏈物流系統高效運轉,勾勒出一幅現代智慧農業的生動圖景。這一總投資5.4億元、占地1100畝的現代化農業園區,目前已建成35萬平米智能溫室大棚,配套高原玫瑰數字化智能種植系統,正成為麗江地區“美麗經濟”向“幸福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區內展出的各色玫瑰(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智慧農業:數字化賦能產業精細化發展

在產業園的智能溫室內,每一株花卉的生長過程都實現了“可測可控”。通過部署在棚內的各類傳感器,水肥環控系統實時采集植株生長環境數據,經后臺系統分析后,自動調節水肥用量、溫度和光照等參數。這種高度數字化的生產方式,已成為推動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引擎。

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水肥環控管理人員高峰表示:“傳統農業生產多依靠經驗積累,小型經營主體往往缺乏成本管控意識。而對企業化運營而言,必須精確核算成本、利潤和產出比,實現精細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智能溫室內培育的鮮花(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智能溫室內的自動化溫控裝置(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智能溫室系統作為產業園的“智慧大腦”,結合麗江當地氣候特點,依托先進的自動控制裝置,實現對溫室環境、灌溉和能源使用的精準調控。水肥循環系統作為園區的“營養供給專家”,能夠根據花卉生長需求自動施肥澆水,通過滴灌方式將營養液精準輸送至每株花卉根部,顯著提高了水資源和肥料利用率。

產銷協同:數據驅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

數字化應用不僅覆蓋種植環節,更延伸至銷售端全鏈條。“我們通過銷售端實時采集客戶訂單數據,準確掌握市場需求變化和消費偏好”,工作人員介紹道。當客戶反饋花卉品質問題,如病蟲害等情況時,相關信息會及時匯集至專門的處理平臺。

工作人員表示,市場數據還能夠反向指導生產安排,“當某個品種受到市場青睞時,比如粉色的弗洛伊德玫瑰,我們可以適時調整種植區域的溫度參數,增加水肥供給,縮短生長周期”通過這種精準調控,花卉產出周期可從60天縮短至45天,顯著提升了市場響應速度。

工人們正在分揀鮮花(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在寬敞明亮的智能溫室內,全自動綠色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確保了生產環境的潔凈整潔。園區通過全自動環境控制系統,實現了生產環節的全程可控,能夠將生產計劃精準到天,真正實現了生產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安全護航:構建農業數據防護體系

隨著數字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網絡安全已成為確保現代農業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我們為每個種植區域都部署了獨立專網,處理器也采用獨立配置。”技術人員表示,這種設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外部網絡對系統的潛在影響。

“除必需的系統軟件外,其他任何應用程序都禁止安裝,從源頭降低網絡安全風險,避免因下載攜帶病毒程序而影響系統穩定性”。技術人員指出:“局域網改造實際上形成了物理隔離屏障,能夠有效防范互聯網安全威脅。”

工作人員們正在查看后臺收集的數據(央廣網記者 趙貝貝 攝)

據介紹,在數據管理方面,園區實施了分級分類保護機制。“客戶信息由銷售端單獨管理,種植端不涉及客戶信息。”管理人員強調,生產端的環境數據、水肥參數、農藥配比等核心數據,也與采購端和銷售端實行隔離管理。

通過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責任制,各部門負責人承擔數據保密主體責任,全體員工恪守職業道德和保密義務,共同維護數據安全。這種“數據賦能+安全護航”的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也為現代農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未來,麗江現代花卉產業園將繼續深化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構建數字花卉全產業鏈平臺,實現從種業端、生產端到市場端和服務端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通過智能算法提供精準生產決策支持,同時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技服務網絡,為麗江花卉產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傳統花卉產業加快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編輯:魏文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