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挺直了,打球不是靠扭腰發力,要用小腿帶動上半身揮拍。大家年紀都大了,如果不采用正確的姿勢發力,很容易傷到腰。”近日,記者來到六安市裕安區老年大學,在乒乓球班,教師湛進進在指導老年學員揮拍。

“經過幾個月培訓,這學期開始,我也有‘教師證’了。”湛進進高興地說。

湛進進所說的“教師證”,是裕安區老年大學和裕安區教師發展中心在聯合組織任職資格培訓后,于教師節前夕,為通過考試的老年大學教師頒發的教師崗位培訓結業證書。首批84名教師獲得結業證書,令該區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在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隨著老年人數量增加,他們對‘夕陽紅’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裕安區老年大學教務處主任鄧元生告訴記者,裕安區老年大學的學員數量年年上升,目前有學員1800余人,全區有各類老年教育機構339所,學員總數達到了5.2萬人。

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高水平的課程,讓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年學校教師的素質提升是重要環節。“過去選聘教師主要看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與資質,但對教育領域如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考察不足,每年只進行兩次崗前培訓。但老年學員群體有特殊性,他們身體、心理、社交等方面都與青少年截然不同,僅靠崗前培訓遠遠不夠。”鄧元生說。

為破解這一難題,裕安區老年大學與該區教師發展中心合作,充分借鑒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成熟模式,采用學分制,以“政策引領、專業賦能、技術融合”為核心,嚴格對標省級及以上標準,打造了一套涵蓋“線上自主選學+線下集中授課+實踐浸潤培養+反思閉環提升”的培訓模式。在政策層面,特邀專家解讀老年教育政策法規和新時代老年教育發展路徑,強化教師政策理解與依法執教能力;在專業層面,圍繞老年心理學、課堂常規、數智化教學等開展專題培訓,全面提升教學素養;在實踐層面,設置16課時實踐考察和5門精品課觀摩,推動教師從“知”到“行”的轉化。

裕安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黃孝玉告訴記者,組織老年大學教師系統性培訓,是貫徹落實《中國老年大學標準示范校評價指南》的重要舉措。為老年大學教師們頒發結業證書,是對他們教學能力的官方認可,也是對區域老年教育標準化建設的探索。“我們將結合最新的教育形勢以及社會發展的現狀,進一步精心設計課程,規范專兼職老師的隊伍建設。”黃孝玉說。

未來,裕安區將在全區范圍內推廣老年學校教師培訓授證模式,積極組織鄉鎮老年學校教師參與培訓、考試,不斷優化師資力量,為全區老年人打造一支過硬的老年學校教師隊伍。

·編后·

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老年學校教師隊伍,是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目標的一項重要支撐。一本結業證書,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認可,也是老年教育走向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探索。一支教學水平過硬、懂得老年心理、善于溝通引導的教師隊伍,必將成為推動老年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記者 袁野)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