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24年本市財政收入實現平穩增長

為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500億元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1%,支出有力保障重點領域重要工作。稅費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銀”為經營主體讓利,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500億元。7月25日上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查批準了北京市2024年市級決算。

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372.7億元,增長3.1%;稅收占比85.9%,財政收入質量繼續保持全國最優。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0.7億元,增長4.1%。

支出方面,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8396.5億元,增長5.3%,其中,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70.4億元,增長2.9%,重點聚焦保障“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區”建設、重大活動以及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科技投入增長8.3%,高于財政收入增幅5.2個百分點,重點支持國家實驗室、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推動“合作創新”政府采購全國首單落地北京。

各項財政政策精準有效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為持續助力企業減負,去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減稅降費及退稅超1500億元,政府采購合同授予中小微企業比重近八成。發揮政府投資關鍵作用,發行新增政府債券1216億元,有力支持棚改、交通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并首次采取項目資本金方式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完善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機制,小微企業平均擔保費率降到1%以下,落地科技創新擔保業務超330戶、融資額超5億元。

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延續實施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等政策,統籌使用擴崗補助等資金,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9.9萬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全國率先出臺普惠托育財政補助政策,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和普惠率均達93%。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支持新建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5家、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240個,新增家庭養老床位9829張。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至1450元/月,調整養老金標準惠及400余萬人。

此外,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去年全年壓減一般性和非緊急非剛性支出30.3億元,市級“三公”經費支出3.8億元,比年初預算下降41.1%。(記者 高枝)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