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垡頭街道翠城藝園社區成功解決321樓居民長達19年使用臨時電的難題,和相關單位共同將臨時電更換為市政電。

7月27日凌晨4點30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停電事故,讓翠城藝園社區321樓180戶居民的生活陷入困境。社工黃鶴林是321樓的包樓干部正在值班,在居民微信群中發現情況后,他立即報告街道值班室和社區領導,隨后趕往現場,并聯系物業和樓宇開發商進行維修。

維修中(央廣網發 翠城藝園社區供圖)

待維修人員與工程維修車到達現場,此時已經停電近4個小時。經過2個小時的排查,確定停電原因為變壓器故障,高壓電箱存在漏電情況,需要調取避雷器進行替換,同時更換高壓開關,維修工期4至5天。面對酷暑,如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成為擺在街道、社區面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停電期間,街道、社區始終將居民需求放在首位,推出一系列“走心”舉措溫暖人心。社區黨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成立問需組、保障組。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社工全員24小時在崗在位,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送氧氣袋(央廣網發 翠城藝園社區供圖)

問需組積極入戶,摸排了解樓內獨居老人、病患家庭的基本需求,安撫居民情緒。對于需要吸氧的老人,第一時間為他們協調垡頭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仁安醫院等社會單位,為其免費提供氧氣袋。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上門為他們送去水、面包等用品,并耐心叮囑居家注意事項,用細致入微的服務消除大家的焦慮情緒。

夜間巡視供電車(央廣網發 翠城藝園社區供圖)

免費義診(央廣網發 翠城藝園社區供圖)

保障組在街道的支持下,積極協調住總集團安排發電車,在用電恢復前,保障居民日常用電需求。附近社區翠城馨園也主動支援,協助開展接訴即辦工作。面對臨時發電車的噪音擾民問題,兩個社區的社工們一起入戶做好解釋工作。保障組同步做好購買水、面包等生活必需物資,為居民提供應急保障。此外,邀請北京仁安醫院來到社區,在更換電表期間,為居民進行免費義診。

垡頭街道辦事處主任張立云,武裝部長習鐵紅,辦事處副主任轷建、周平,二級調研員郭成雙,相關科室負責人,開發商、供電單位紛紛來到現場,一起協商解決難題。

據悉,321樓是安置房,開發商為北京住總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自2006年居民入住321樓以來,使用的一直是臨時用電。19年來,因為線路和變壓器老化等原因,321樓頻繁出現停電情況,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從2024年開始,街道、社區聯動住總開發公司、物業、供電單位多次召開協調會、多次走訪居民,推進此項工作,但因產權證等復雜原因,進展緩慢。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杜絕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社區同步啟動更換市政電攻堅方案,組建攻堅組,繼續推進居民更換電表工作。為了讓居民更加了解更換電表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社區繼續采取“逐戶走訪+重點突破”的方式,在確保全覆蓋的同時,告知居民臨時電存在的安全隱患,爭取理解與支持。面對暫時聯系不上的居民,社區及時和派出所對接了解相關情況,并通過張貼通知、電話溝通、守樓道等方式,確保信息傳達及時到位。

更換電表(央廣網發 翠城藝園社區供圖)

遇到疑慮較多的居民,社區立刻聯系住總開發公司、供電單位等專業單位,為大家講解政策法規,消除疑慮。六天五晚的時間里,社工們走遍321樓所有心存疑慮的家庭,最終讓所有居民自愿簽署同意書。

從事件剛發生時的快速響應,到處置過程中的有條不紊,再到換電環節的攻堅舉措,街道、社區用接地氣、心系居民的工作態度與實際行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彰顯垡頭社工隊伍過硬的應急處突和基層治理能力,也為建設“新垡頭新生活”寫下溫暖而有力的注腳。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