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8月16日,北京市豐臺區看丹街道2025年向群眾報告工作會在京召開。地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居民代表等46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審閱看丹街道書寫的“惠民利企”新答卷。會議由看丹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建主持。

向群眾報告工作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丹”誠相見 曬出家底

本次大會是豐臺區的一項創新實踐,旨在進一步加強街道與群眾的溝通交流。班子成員直面群眾關切,與居民一起談談大家關心的“實在事”,也讓群眾了解街道的“家里事”,曬出家底,坦誠交流。

從就業幫扶到養老服務,從數智綜治到社企共建,從拆違治亂到綠化升級……看丹街道將一樁樁、一件件老百姓關切的事在會上進行了詳細的匯報。看丹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時祥用“嘮家常”的方式,從看丹的歷史文化聊起,繪聲繪色地向群眾介紹了看丹街道在民生保障、城鄉發展、社區建設、經濟發展、平安建設、文化服務等多個方面的工作情況。

時祥介紹看丹街道工作情況(央廣網發 看丹街道供圖)

看丹街道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民生工作成績顯著。街道累計為172戶在冊低保家庭發放低保金、救助金258.26萬元;給13戶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發放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補貼95.53萬元,涉及360人;幫助620名農民工討回工資790余萬元;助餐服務累計送出12430份暖心餐,溫暖5405位老人;為483位簽約老人提供11389次巡視探訪、2943次個人清潔服務。

今年1至6月,看丹街道共接群眾訴求量7626件,比去年減少11%,解決率卻比去年提高8個百分點;城市更新穩步推進,老舊小區韓莊子三里綜合整治開工惠及807戶居民;搭建智慧停車云平臺,接入62處停車場、13條路側共33397個車位數據;“揭網見綠”49處1.72萬平方米,平安鐵路沿線綠化5.44萬平方米,1833.5畝生態林顯蓬勃生機;舉辦各類群眾性活動423場,4.6萬余位街坊參與。

經濟發展更具活力。今年1至6月,看丹街道駐區企業貢獻稅收1.42億元,增速12.2%,凈增企業1946家,“兩區”建設新增4個1.2億元的項目,10家科技公司簽約入駐;商圈內新添70多家商業品牌;16個社區已與122家企業成功結對。

向群眾報告工作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阮修星 攝)

平安建設保駕護航。今年1至6月,看丹街道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4470家次,發現整改安全隱患26163處,轄區火災事故數量同比下降38.5%,5.6萬人次志愿者用腳步丈量街巷;摸排矛盾糾紛451件,已化解433件,化解率96%;組織防范非法集資、反詐宣傳進社區、校園、企業活動132場,2800余人次參加,“警地協同”提示潛在受騙群眾13685人次,勸阻轉賬635筆。

務實篤行 共繪新章

今年下半年,看丹街道將帶著“滿分誠意”,聚焦大家最關心的大事小情,件件有回應、樁樁見實效。黨建引領添活力。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踐行先鋒精神,擦亮“先鋒陣地”,用好“先鋒辦”,提升接訴即辦質效;用好“先豐港”“先豐站”,讓企業辦事更方便,居民服務更貼心;用好“長辛先鋒 九浩友鄰”平臺,社區大小事共商共議,讓鄰里更和睦、生活更幸福。

城市建設提品質。看丹街道將加速城中村改造、棚改項目收尾及土地上市,完成看楊路修繕、豐西污水坑治理及自來水管線改造,提速老舊小區改造與電改收尾。積極申請超長期國債支持電梯更新,持續靚化城市界面,發布11個城市彩繪點位,發出藝術設計征集號召。

居民將意見卡投入意見箱(央廣網發 看丹街道供圖)

民生幸福再加碼。看丹街道將抓實22項民生實事、37項重點任務、6項民生池項目,織密便民服務網絡。緊扣“七有”要求與“五性”需求,規范停車秩序,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優化溫馨家園和職康站(殘疾人職業康復站)運行效能,協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入醫保系統,組織百場健康講座、百場群眾性活動,嚴守安全防線,深化反詐宣傳,將惠民陽光暖到群眾心坎。

枝葉關情 您呼我應

到了互動提問環節,群眾拿起話筒,民聲清晰傳來。“我們鐵路小區歷史遺留問題多,物業服務也跟不上,街道能不能提供一些服務彌補物業的不足?”看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文芝回應道:“街道也想了不少辦法,協調各方資源,像線路老化停電這種急事兒,專門開‘綠色通道’,我們從小事開始,逐步解決老問題。”

居民提問(央廣網發 看丹街道供圖)

又一位居民接過話筒,說出了自己的困擾:“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看楊路,這條路雨天泥濘,晴天揚塵,從這里經過都得小心翼翼的,這啥時候能修好?”“看楊路的問題我們也一直在關注著,目前已完成該道路整體大修的前期勘察、測繪等工作,預計9月底進行入場施工,完工后看楊路將煥然一新。”劉建向群眾報告了這一好消息。

看丹街道武裝部部長趙衛東現場為居民支起反詐小妙招,讓居民守好自己的“錢袋子”。街道相關分管領導與部門負責人針對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逐一回應、認真作答,不繞彎子、就事論事,讓“民聲”聽到真切的回聲。

由于現場交流時間有限,還有不少群眾未獲得提問機會。于是,劉建向群眾發出號召:“便民服務包里為大家準備了意見卡和筆,大家可以將自己關心的問題、對街道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寫下來。”他現場作出承諾:“每張意見卡都是沉甸甸的信任,我們會細看、實辦,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