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3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11月2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新時代中國兒童題材鋼琴曲創作與表演人才培養”閉幕式暨頒獎音樂會在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辦。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孫曉峰在致辭中表示,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是首都師范大學激發創新活力、保障學術繁榮的實踐方向。“新時代中國兒童題材鋼琴曲創作與表演人才培養”項目,依托首都的區位優勢、豐厚的文化資源與一流的師資力量,構建了思政引領、理論深化與表演精研相融合的課程體系。項目以美育浸潤行動為核心,讓青年學員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探究新時代語境下的中國話語及審美理想。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全面提升青年學員們的創作與表演能力,更為中國鋼琴音樂的創新發展和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徑,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音樂創作體系具有深遠意義。

項目顧問王安國認為,項目獲得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其核心意義在于踐行美育使命,成果定要為美育的目標服務。“小切口、高配置、大制作”是項目的突出特點。從兒童題材入手,一次性聘請到20多位國內頂級的作曲家、演奏家、技術理論家和音樂史學家授課,并以音樂會現場演奏形式接受社會監督和公眾檢驗。

學員代表王翔表示,在導師們的引領下,通過系統地學習,學員們在中國兒童鋼琴音樂技藝上有所精進,視野不斷開拓,理念全面升華。不僅對于鋼琴音樂的廣度有全新的體會,更從導師身上學習到音樂的深度在于文化尋根,傳統美學及文化基因為創作注入靈魂。項目雖然結束,但也是傳承之路的新起點,未來的道路上將始終帶著文化自覺,用創作踐行使命。

項目負責人,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周琴表示,項目聚焦兒童題材鋼琴曲的創作、理論研究與舞臺實踐三大方向。項目歷時9個多月,共完成152學時的集中授課,以及54學時的分批指導和一對一授課。通過理論講授、實踐授課、音樂會研討等多種形式,28位學員創作出一批既富有創新性又切合兒童演奏水平的優秀鋼琴原創作品,并舉辦兩場項目成果匯報展演音樂會。該項目的核心要義并非止于藝術本體的呈現,更在于以專業實踐響應國家美育戰略,實現從“專業藝術”到“公共美育”的價值轉化與效能升華。后續將對優秀作品進行正式出版并安排專業演奏錄音,以確保項目成果的高質量和專業水準。

項目從學員的創作作品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黃虎宣讀獲獎名單,校黨委副書記孫曉峰等嘉賓分別為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及結業證書,并合影留念。

本次音樂會精選學員創作的七首作品進行展演,演奏人員以悠揚旋律、精湛的技藝和飽滿的情感,為全場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也為項目畫上圓滿的句號。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