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3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11月2日,以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四川省工商業聯合會為指導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川商總會、新希望集團、四川省永好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鄉村振興“村長班”在北京開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為學員講授開班第一課。

嘉賓和學員合影(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第五屆鄉村振興“村長班”共有106位學員,招生延續辦學以來所秉持的區域、年齡、學歷、民族、背景多元化特點。學員覆蓋28個省份,既有扎根基層幾十年的老支書、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者,還有退伍軍人、駐村書記等;除來自5大自治區外,還來自水族、土族、仫佬族、羌族、彝族、畬族等9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縣);最小25歲、最年長已66歲。學員們將在7天的脫產學習過程中,同來自不同領域的導師,共同交流和學習。

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舉辦鄉村振興‘村長班’,整合政產學研等優勢資源,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村長隊伍,牽住了人才振興的牛鼻子,打開了鄉村振興的活力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局長魏東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希望集團舉辦的2025年鄉村振興“村長班”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期待新希望集團進一步把‘村長班’辦好、辦實,服務村長們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有所為、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助推實現農村共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林為民致辭(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林為民在致辭中表示,圍繞“百千工程”重點任務,北京市工商聯創新打造“萬企興萬村”京郊行品牌,突出“新時代首善民企”品牌建設、黨建引領、京郊特色和典型示范,引導民營企業融入鄉村全面振興,實現村企共建、互利共贏。他鼓勵學員們潛心學習、學有所成,并希望他們帶著所學知識投身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在基層實踐中錘煉本領,在服務群眾中實現價值。

開班儀式后,劉永好以《根植希望沃土,共創鄉間未來》為題為學員上了第一課。他認為,鄉村全面振興需要“軟”“硬”兩手抓。“硬”就是要靠投入,必須投錢、投項目、投工程來產生價值;“軟”就是提升鄉村發展“領頭人”的綜合能力、鄉村治理的理念,鄉村振興“村長班”就是圍繞這方面來開展的。

劉永好為學員講授開班第一課(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在與學員互動環節,有學員問如何讓500多位同學更好地融在一起,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和學習機會。劉永好表示,一是將為學員搭建平臺,“牽線搭橋”,讓學員間互相借鑒學習,結對子互相幫助;二是制作包括種植業、養殖業、電商運營等技術在內的鄉村振興培訓教材;三是聯動金融機構,挑選優秀學員,給予其所在村或開展的項目金融支持。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副行長杜春野表示,共同舉辦鄉村振興“村長班”是郵儲銀行與新希望戰略合作的深度跨域,是雙方戰略合作的又一次深化,目標就是聯合打造“金融服務+產業賦能+人才振興”的鄉村振興生態,讓各方資源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他還就以“村長班”為起點持續深化合作給出方向,一是強化智力賦能,為“村長班”學員量身定制一系列金融知識培訓課程;二是深化信用村建設,以“村長班”為紐帶,進一步推動信用村體系建設,擴大信用村授信覆蓋面;三是聚焦產業振興,圍繞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重點領域,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四是助力智慧鄉村建設,依托郵政集團“四流合一”資源,在農村電商、物流配送、數字金融等方面,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介紹,“新希望鄉村振興‘村長班’已連續開辦5年,累計收到全國4000多名村干部報名,培訓500多名學員。我是連續第三年來和村長們交流,每年都把自己在產業和經營上的思考、感受到的行業趨勢變化,與基層干部們分享。”她表示,鄉村振興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學員的培訓畢業并不是終點,而是與所有伙伴共同成長的新起點。

本屆鄉村振興“村長班”的授課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進行了創新與升級。一方面,嘗試讓課堂“動”起來,突破傳統培訓“統一授課、單向輸出”的局限,創新采用“對話式”教學,舉辦“村企”面對面論壇,打造企業和村長直接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讓課堂“年輕”起來,邀請包括兩位“00后”在內的各領域杰出人才,為學員“輸入新思維、傳遞新方法、連接新資源”。

村企“面對面”座談會(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本屆鄉村振興“村長班”還特別重視促進學員間的交流溝通與紐帶建設,同時展現學員村特色、特產,助力學員交往平臺的搭建。通過舉辦“村晚”聯歡會,引導學員自我策劃、參與民族服裝秀、地域民歌串聯等節目,讓學員間快速熟絡;通過故事拍賣會,讓學員講述各自的經驗和煩惱,彼此互鑒,甚至促成不同省區不同村之間的合作。

同時,充分發揮本次舉辦地北京的優勢,前往京東、小米等互聯網、先進制造領域頭部企業、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深入學習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等領域的前沿實踐,感受數字化、AI等新技術為國家發展、鄉村振興帶來哪些新的改變,就鄉村治理新模式進行探討,為中國鄉村振興研究提供參考案例。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