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評論:化解社會戾氣需多管齊下
2016-05-25 07:00:00 來源:央廣網
近日,山西呂梁三名女子當街毆打路人的行為讓人憤慨。盡管和被打女子同行的小女孩不停地鞠躬,哭嚎著道歉,三人仍不依不饒,越打越兇。事后,三人被行政拘留。16-5-25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聯想起近期發生的北京司機扇快遞小哥耳光、杭州女子推翻嬰兒車、上海餐廳經理辱罵顧客等熱點事件,很多糾紛都因一些小事而起,最終都發展成爭吵辱罵,甚至拳腳相加。生活中,有些人開車斗氣、買東西斗氣、吃飯也斗氣……完全不顧“惡言不出于口,憤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的古訓,點火就著、充滿戾氣,令人無奈嘆息。
化解社會戾氣首先要嚴明法治。當前,之所以有人肆意妄為,濫施暴力,其根本還是違法成本太低。認為“罵了也就罵了,打了也就打了,只要不打傷,責任就不大。”對于這等故意滋事生亂的人,只有依法嚴懲,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化解社會戾氣還要努力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中國社會正處于深刻而復雜的轉型期,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心態失衡,道德不彰。有些人有錢有權而無德,生活中耀武揚威,有恃無恐;也有些人仇官仇富,遇事先要給人貼標簽,有強烈的“原罪”觀念;這些都需要加以疏導。正所謂“冤憤不泄,戾氣不消。”唯有進一步發展經濟,縮小貧富差距,同時確保執法、教育、醫療、住房、發展等各個方面更加公平,表達訴求的渠道更加通暢,才能給民眾減壓,戾氣得到釋放。
化解社會戾氣大眾傳媒也負有責任。要加強引導,形成文明向善的輿論場,而不是挑撥事端,激化矛盾。當前,更需堅決凈化網絡語言,抵制極端言論。
人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但是國民情緒狀況也是國家治理中不能忽視的晴雨表,認真體察、深入反思、積極應對,社會發展的列車才能行進得更快、更穩。 (撰寫 肖志濤)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編輯:付若愚
關鍵詞:評論;社會戾氣
審計署近日發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一季度雖然盤活資金155億元,但仍有近百億資金“沒花完”。
2016-05-23 07:00:00
市場上大概只需一塊錢的A4紙打印,在三亞市規劃信息中心卻少說五十塊、多則上百。五十倍的暴利,比起近期旅游市場上任性宰客的“天價魚”們,也許更讓人瞠目。
2016-05-21 07:00:00
一則福州某小學要求學生掃廁所,招致學生和家長抵觸的新聞近日引發關注。有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為的是學知識,不是去洗廁所的。”而校方卻認為,此舉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2016-05-19 07:0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