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品嘗美食

當國慶中秋假期的最后一縷霞光掠過泉州開元寺的飛檐,滿載著閩南記憶的列車與航班陸續啟動,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帶著不舍踏上歸程。而這份不舍的背后,是泉州在消費季里通過提前引導、多場景活動等方式讓游客們吃好、住好的用心策劃——從“一縣一桌菜”的煙火氣到“親民酒店”的貼心感,讓游客直呼“下次還來”。

舌尖盛宴

“泉州味道”令人難忘

“面線糊真的太好吃了!”在老字號小吃店前,來自湖南的游客李女士正在打包姜母鴨,她的手機里還保存著前一晚“簪花家宴”的照片。雙節期間,泉州全面推廣“一縣一桌菜”,讓“泉州味道”成為拉動消費的核心引擎,也成了眾多游客最難忘的“味覺記憶”。

古城街巷里,“美食+文旅”的融合隨處可見:東西塔下,隨處都有煙火美味誘人;碧海白沙畔,“惠女家宴”用紅菇雞湯、海蠣煎還原漁家風味,游客簪著花、品著菜,仿佛融入當地生活……而面線糊的綿密、牛肉羹的彈滑、四果湯的清甜,更是成了“打卡標配”——不少游客特意早起,就為在鐘樓旁的老店喝上一碗熱乎的面線糊,再配一根剛炸好的油條。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餐飲行業營收同比增長超15%。比增數據的背后,是無數張被閩南風味填滿的笑臉。

暖心住宿

“親民港灣”方便實惠

“沒想到離蟳埔村這么近,價格還實惠,省下的錢夠多吃幾頓小吃!”來自四川的游客張先生一家,入住的是泉州節前推出的“親民價格酒店”,步行10分鐘就能到蟳埔村簪花,這讓他們的行程格外輕松。雙節期間,泉州不僅用“充裕住宿”緩解游客顧慮,更以“親民價格”拉近距離,讓游客感受到家的溫暖。

為了提升游客體驗,泉州提前篩選出100家“親民價格酒店民宿”,覆蓋13個縣(市、區),大多毗鄰古城、蟳埔村、清源山等核心景區。這些住宿點既有閩南古厝改造的民宿,保留著燕尾脊、紅磚墻的特色;也有連鎖酒店,提供便捷的交通與服務,且價格均控制在合理區間。數據印證了這份用心:隨著“百家酒店建設行動”推進,我市住宿業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節日期間泉州古城、各縣中心區域酒店的入住率保持穩定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重點監測的住宿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8%。“原本擔心節假日住宿貴,沒想到泉州這么貼心,住得舒服,玩得也盡興。”準備返程的浙江游客王女士說,她已經把這家民宿推薦給了身邊的朋友。

列車緩緩駛離泉州站,窗外的古城漸漸遠去,但“泉州味道”的鮮香、“親民住宿”的溫暖,已在游客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隨著消費季的持續推進,這座千年古城還將用更多誠意,等待著下一批遠方客人的到來。(融媒體記者 王宇靜 通訊員 李佳 雷瀅淼 楊華 文/圖)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