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市發布2025年第1號總河湖長令,正式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漳州市幸福河湖建設的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水生態環境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優勢,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實施五大攻堅工程,到2030年,幸福河湖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全市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方案》設立了總體目標,要求按照“典型帶動、軸線聯動、全域推動”的實施路徑,以龍文九十九灣、華安溫水溪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為引領,聚焦“兩江兩溪”重點流域,統籌深化河湖系統治理,突出“一河一特色一主題”,促進河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全面建設集安全穩固、生態健康、親水宜居、和諧富裕、水興文盛為一體的幸福河湖。

《方案》明確了五大工程12項具體任務。一是推進“防洪強基”工程,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強化水域岸線管控,建設高標準安瀾河湖。二是推進“生態增優”工程,優化水資源管理配置,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建設高質量健康河湖。三是推進“環境煥新”工程,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構建河湖生態緩沖帶,打造綠色生態休閑空間,建設高品質宜居河湖。四是推進“發展促效”工程,培育轉化河湖生態產品,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促進水經濟融合發展,建設高產能富裕河湖。五是推進“文化賦能”工程,挖掘河湖文化資源,推廣河湖文化品牌,建設高水平幸福河湖。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首次將“田園都市、文化名城”的理念納入河湖建設體系,提出要立足群眾近水、親水、樂水、享水需求,重點在九龍江干流沿線及重要支流水域,配套建設具有閩南風貌的觀景平臺、生態親水堰壩、濱水休憩驛站等節點設施,同步推進濱水綠道貫通工程,串聯濕地公園、歷史古渡、田園風光帶等特色景觀。在“水經濟”利用方面,鼓勵探索河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河湖+”融合發展路徑,推動河湖水域、濱水岸線空間市場化開發運維,構建以河湖水系為軸的綠色制造、高端文旅集群。在文化賦能上,將系統推進全市河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設水情教育站、節水宣教基地、河湖長驛站、河湖長制主題公園、水利風景區等載體,構建集游憩休閑、水普教育、便民服務于一體的濱水公共空間。(漳州融媒記者 林依妮 通訊員 邱柔嘉)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