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孩子現場互動

“頭殼圓圓像北蔥,葉仔長長像青蔥...…”一陣陣清脆的童聲用閩南語朗讀著水仙花詩歌,在市圖書館“一起趣讀書”活動現場回蕩,讓傳統文化在鄉音的韻律中煥發新生。活動中,閩南語老師鄭煜以漳州水仙花傳說為引,帶領孩子們學習常用閩南語詞匯,并指導他們用閩南語朗誦水仙花主題詩歌。在隨后的“小朋友講古”環節,三位小讀者生動演繹了《金盞與百葉》《龍哥與水仙》《洞庭仙葩》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水仙花民間故事,展現出濃厚的文化傳承氛圍。孩子們表演的《水仙化齋》閩南語情景劇把活動推向高潮,從聆聽到講述,再到親身演繹,這種漸進式的沉浸體驗,讓孩子們對水仙花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隨著閩南文化元素不斷融入全民閱讀活動,漳州的孩子們正從鄉土認同中培育著深厚的文化自信。”家長們感慨道,這樣的活動不僅教會孩子讀書,更讓他們讀懂了家鄉。當熟悉的鄉音在書館響起,文化的種子已然在心田生根發芽。

“‘講古’是閩南文化中重要的口頭文學形式。孩子們親身參與故事講述,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傳統文化在新一代中得以延續。”市圖書館少兒部主任胡斯桐表示,近年來,市圖書館持續創新服務模式,先后推出“茶香伴書香”閩南功夫茶文化體驗、文化助殘特別活動等特色項目,讓閱讀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融入不同群體。(漳州融媒記者 李潤 文/供圖)

編輯:龔雯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