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遏制借工程建設名義非法開采砂石土資源行為,筑牢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以下簡稱“花都規資分局”)深入開展建設工程項目砂石土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通過源頭治理、部門協同、國企運作、陽光拍賣四大舉措,實現資源處置規范化。截至目前,通過加強建設工地砂石土資源的監管,資源處置收益達6300萬元,全面實現國有資源“顆粒歸倉”。

三措并舉重塑監管機制

針對建設工程領域長期存在的砂石土資源監管盲區,花都規資分局通過三措并舉重塑監管機制,扭轉砂石土資源“挖了就跑、賣了就分”的流失困局。一是源頭管控,精準溯源。聚焦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期砂石土采挖、外運環節,強化前置管理與動態監測。由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成立專班,并于2022年制定印發《關于規范花都區工程建設項目涉砂石土處置的工作方案(試行)》《花都區工程建設項目涉砂石土資源復核管理工作辦法(試行)》;嚴查項目開挖方案,落實“一項目一檔案”動態監測系統,從根源上阻斷風險隱患。

二是鐵腕聯治,協同執法。整合多部門力量,自然資源、住建、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門組建專項工作組,構建聯合執法機制,開展攻堅行動。加強夜間、重要路段的密集動態巡查,對重點交通運輸沿線的建筑廢棄物運輸車輛設卡點進行聯合檢查,對在建施工項目工地開展專項督導檢查,以強硬手段打擊非法開采行為,形成監管高壓態勢。截至2025年6月,花都區組織聯合檢查行動逾百次,納入監管的工程項目共271宗,形成監管高壓態勢。三是靶向閉環,全程追蹤。運用數據精準定位問題,通過“監測—處置—反饋”閉環管理,推動治理措施落地見效。

雙管齊下突破處置瓶頸

花都規資分局雙管齊下創新“國企統運+陽光拍賣”處置方式,實現建設工程剩余砂石土規范化處置,從根源上治理國有資產流失亂象。一是國企統運,規范流通。委托區屬國有企業作為建設工程項目砂石土資源的處置單位,結合花都區實際探索統一堆放、統一運輸、統一加工處理、統一銷售的處置管理模式。二是陽光拍賣,公正交易。借助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拍賣,對建設工程項目產生的多余砂石土資源,處置主體一方面做好資源總量測算,一方面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及需求,公開掛網拍賣實現公正公平交易。

成果轉化實現效益共贏

花都規資分局建設工程項目砂石土資源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持續釋放生態保護、財政增收、行業治理規范的多重效益,為廣州北部增長極建設注入制度新動能。一是優化生態環境,煥質宜居宜業。統籌受損地塊推進生態修復、污染防治與綠色轉型,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二是推進資源盤活,拓寬財政增收。通過資產整合、價值挖掘等手段激活閑置資源潛力,同步構建多元化增收渠道,拓展非稅收入來源,實現國有資產效益最大化。三是重塑治理格局,健全行業規范。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壁壘,構建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治理架構。同步完善全鏈條監管制度,細化行業標準規范,推動形成權責明晰、監管有力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全面提升行業運行規范性。

下一步,花都規資分局將進一步增強建設工程項目砂石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預見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實鞏固好砂石土資源治理工作成效。同時根據不同建設工程項目的工期進度需求和特點,將執法監管重點目標同步轉移,采取“日常巡查+聯合執法+突擊行動”工作模式,嚴厲查處非法開采行為,織密監管盜采砂石的防線,切實把非法開采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來源: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花都區分局)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