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龍頭,無憂愁;摸龍須,步步高;穿龍底,醒目仔;睇火龍,唔會窮……”昨晚,中秋之夜,廣州市白云區均禾街、白云湖街等地的多條村,上演盛大的舞火龍民俗活動。這種原生態中秋習俗已在白云區綿延傳承了一百多年。村民們通過舞火龍傳統活動,慶祝中秋佳節,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龍影翻飛,火光躍動,吸引大批市民游客爭睹盛況,共同感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隨著夜幕緩緩拉開,明月悠悠升起,在白云區均禾街清湖、石馬、羅崗、平沙村,人聲鼎沸,鑼鼓喧天。完成點睛、采水等儀式后,多條火龍從各自宗祠躍出開始起龍,小伙子們舞著由藤枝和榕樹葉扎制而成的火龍,穿梭在村內的大街小巷,四處巡游,互拜祠堂祈福。村民們帶著歡聲笑語跟隨火龍隊伍一路前進,許下身體健康、丁財兩旺、日子紅火的美好愿望。
今年中秋,均禾街精心扎制了27條“火龍”。藤為骨,榕為鱗。在清湖南約光裕堂李氏宗祠前,隨著火龍點亮,一條身披星火的長龍瞬間好似有了生命。約60名村民合力舉起一條30米長的火龍,追隨著龍珠,騰挪翻轉。在火龍手的吶喊聲中,威武的龍頭抖動旋轉,龍口、龍身不時噴出火花,威風靈動,酷炫耀眼。所到之處,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匯成一片狂歡的海洋。
據悉,此次2025年均禾街舞火龍民俗文化活動,旨在以非遺為紐帶,深化居民文化認同,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深度融合,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文化動能。 (記者 湯南)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