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失聯二十多年、戶籍已被注銷的流浪者,一位是年逾八旬、日夜期盼再見兒子一面的母親。近日,在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以下簡稱:市區分站)的推動下,這對母子跨越時空阻隔,在廣州團圓相擁。一段中年失子的悲痛往事,在民政救助的溫情守護中,終得圓滿化解。

流浪獲救助,多年失聯盼尋親

九月的一天清晨,鄭叔(化名)來到市區分站求助,他自稱是湖南沅江人,53歲,因長期在廣州流浪,健康狀況堪憂,記憶模糊,無法提供準確的身份證號與戶籍地址。多年沒有和親人聯系,家人聯系方式全無。在詢問中,鄭叔表示還是想念著家里的親人。一場尋親行動就此展開。

科技賦能+跨省協作,尋親之路現曙光

市區分站第一時間聯動公安機關,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初步鎖定鄭叔的身份信息。然而,因其離家二十余載,原戶籍已被注銷,家人聯系方式也已失效,尋親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面對困難,市區分站迅速啟動跨區域協作機制,與湖南當地民政部門聯動,請當地鄉鎮村居和社會力量幫忙聯系家人或親屬,合力推進尋親核實工作。一周后,鄭叔家屬主動聯系市區分站,表示多年來從未放棄尋找,因長期無果,于2020年依法注銷鄭叔戶籍。激動與焦慮交織的親屬,立即委托在廣州的親屬鄒先生前往救助站探訪確認。

耐心破心墻,溫情疏導融化隔閡

然而,認親過程再生波折。鄒先生因從未見過這位失聯二十多年的姑父,難以憑外貌確認身份,而鄭叔對陌生人也心存戒備。工作人員提議視頻連線在湖南的鄭母進行辨認,鄭叔卻突然變得抗拒,始終低頭回避,不愿看向鏡頭,辨認只能無奈中止。

“家屬急,受助人員也有顧慮,我們得做中間的‘橋梁’。”面對僵局,市區分站工作人員沒有退縮,他們一邊與家屬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反饋鄭叔的情況,事無巨細地傳遞信息,緩解家屬的焦慮;一邊每天與鄭叔談心,耐心安撫其情緒,了解其內心想法,并適時地傳遞來自家人的關心,幫助他逐步打開心結。

四天后的上午,83歲的鄭母在家人的陪同下,從湖南沅江趕到了廣州。

如今,鄭叔已隨家人返回湖南老家。這場跨越二十載的重逢,不僅圓了一位八旬母親最深切的期盼,也彰顯了廣州民政系統“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初心使命。市區分站以不離不棄的溫情陪伴與專業高效的救助服務,為迷途者點亮歸家的路,讓“花城有愛 溫暖救助”在每一個需要守護的角落可感可及。(來源:廣州市民政局)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