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10月28日消息(記者羅世偉)10月28日,2025年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在廣州南沙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吸引了多國農業部長、駐華大使、國際組織代表及企業負責人約200人參會。路易達孚、巴斯夫、大疆、北大荒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圍繞農業服務貿易與開放合作展開交流。

會場展區設置體現出南沙在農業對外開放領域的實踐探索!百I全球、賣全球”展區集中展示了南沙青蟹、新墾蓮藕、葵花雞等本地優質農產品與進口特色農產品。依托南沙港170多條國際班輪航線,進口鮮果可實現兩小時直達灣區市場,外貿糧食年接卸量超過1000萬噸,展現了南沙作為國際航運與冷鏈樞紐的物流能級。

會場展區現場(央廣網記者羅世偉 攝)

在國際觀賞魚展區,南沙以“小切口撬動大產業”的發展路徑,推動形成觀賞魚全產業鏈。青青自然農業的熱帶觀賞魚出口歐美,藍海海洋科技和新加坡南島水族等企業相繼落戶,推動構建觀賞魚進出口“雙向”格局,南沙正成為我國熱帶觀賞魚集聚的重要區域。國際寵物社區展區則聚焦寵物產業創新鏈,從寵物藥物研發到診療服務,展示了南沙在新興產業領域的探索。

在大會主旨論壇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表示,南沙將立足國家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定位,持續推動“五港聯動”,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對外開放與港澳合作,建設開放型農業服務貿易新平臺。

作為時隔6年后唯一獲批的國家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南沙近年來持續完善基礎設施與政策環境。南沙港冷鏈物流網絡不斷完善,預制菜產品通過“一站式拼柜”出口模式進入國際市場;鰻魚單品產值突破10億元,建設南順水產品供港基地,推動活鰻等出口日本;智能化養殖設備出口韓國、越南、加拿大等多國。

大會現場(央廣網記者羅世偉 攝)

政策層面,粵港獸醫規則銜接、種業市場準入放寬等舉措持續推進,海關總署兩次出臺支持南沙創新發展政策,為企業出海保駕護航。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為農業企業提供跨境投融資等服務。

大會期間,廣州(南沙)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推介會同步舉行。

聚焦“南沙種業三大中心”相關產業,南沙聯合廣東省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粵港澳大灣區種業高質量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億元,旨在打造國際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鏈主企業。

從政策支持到項目落地,南沙正加快構建農業高水平開放格局。通過持續深化制度創新和國際合作,南沙正探索農業服務貿易國際化發展的新路徑。大會落幕之際,一座開放、協同、創新的南沙,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擁抱世界農業的未來。

編輯:徐鋇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