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航空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航空維修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飛機保有量持續增長、航班密度不斷加大,對維修效率和質量提出更高要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飛速進步,為行業創新帶來無限可能……

在此背景下,創新成為航空維修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海航技術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開拓創新精神,在技術創新領域積極探索,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從創新管理體系搭建到創新工作室發展,從知識產權斬獲到創新成果應用,海航技術用行動詮釋新質生產力驅動發展內涵,為自身注入動力,也為行業樹立創新典范。

創新管理體系:筑牢發展后盾

海航技術于2013年成立創新管理委員會,在公司黨委引領下,貫徹“黨建引領創新”工作方針,為創新工作提供有力組織保障與方向指引。這一管理體系猶如精密導航系統,確保創新工作在正確軌道穩步前行。海航技術的創新項目及知識產權,目的在于高效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創新項目研發,致力于解決公司痛點問題,為客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公司號召下,員工創新熱情高漲。2025年,海航技術以成果轉化為導向,孵化優秀創新點子,提高知識產權轉化率,以高質量創新成果為方針。自2024年下發《海航技術創新工作激勵方案》以來,采納并激勵的創新點子近650條,累計發放各類創新激勵金額16萬余元。

創新工作室:孕育智慧的搖籃

海航技術以“易從濤創新工作室”“劉永慶創新工作室”“邵恩東創新工作室”三大創新工作室為抓手,形成強大創新合力,全面推動公司創新工作。各工作室獨具特色,在不同領域發揮關鍵作用。易從濤勞模創新工作室由“全國勞模”易從濤同志領銜,始終秉持“安全生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核心理念,構建“金字塔式”創新體系。

頂層對接民航局“智慧民航”方向要求,中層聚焦海航技術機型技術瓶頸,底層扎根一線維修痛點,使工作室成為行業技術革新的試驗田。團隊專家完成各項重要技術攻關及研發方向決策,將前沿科技運用到智慧民航場景中,取得豐碩成果。

面對傳統機務維修“人盯人”的管理困境,易從濤創新工作室團隊勇當數字化轉型先鋒,牽頭研發的維修工卡電子化簽署、電子飛行記錄本(ELB)、維修運行控制數字化協作平臺,通過三個平臺聯動,整體實現維修運行管控信息化、可視化、智能化,大大提高維修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工作室已取得發明專利2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7項、作品登記證書1項,中國航空維修紅冠獎獲獎2項。未來將進一步孵化高新知識產權,以創新驅動工作效率與質量雙提升,筑牢海航技術高質量發展根基。

劉永慶創新工作室由海航技術飛機健康管理研發專家、航空軟件工程師劉永慶牽頭,其自主設計的飛機健康管理系統獲國家專利,從737NG起步已擴展至A32、A33、787、737MAX機型,近400多個監控模型,部分技術如發動機監控、空調引氣在行業內領先。工作室設飛機健康管理研發、改裝設計、維修大數據研究等五個小組,由不同領域技術專家開展攻關與合作,致力于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提升機隊維修和工程管理效率。各小組圍繞技術痛點自主研發的ARINC767飛行數據譯碼分析、維修方案首檢控制方法等技術獲國家專利,合作研發的航空新材質地毯、國產化航空燈光產品等改裝設計成果獲客戶認可并廣泛應用,為海航集團機隊提高維修品質、節約成本作出突出貢獻。

2023年和2024年,邵恩東創新工作室分別被海南省農林水利交通建設工會和海南省總工會命名為職工創新工作室。工作室牽頭人邵恩東現任海航技術附件維修事業部工程技術中心研發工程主管,他于2021年獲評“海技工匠”,2023年榮獲“方大勞模”稱號,2025年被中國民航局授予“藍天獎章”,同年被MRO china授予紅冠獎之“技術尖兵獎”。邵恩東主要負責附件測試設備的設計、自制、引進等工作,以及新項目許可申請的管理工作,其技術與創新能力表現突出。創新工作室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一支13人的創新團隊,主要承擔附件創新項目管理工作,聚焦附件維修領域,在創新技能培訓、產品開發、工藝研究、設備開發四個方向展開技術攻關,并致力于專項國產件設計研發。經過十余年技術沉淀,團隊具備民用航空全自動化測試設備軟硬件開發能力,成員精通編程、數據庫、板卡設計、工裝設備制作及工業設計軟件,在深度維修工藝和故障診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截至目前,創新團隊成員累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5項、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4項,累計為公司節約開支超500萬元,新增維修產值達3000萬元以上。

創新成果:閃耀行業的璀璨明珠

海航技術創新成果涵蓋多個領域,知識產權方面成績尤為突出。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68項、軟件著作權51項、外觀設計專利若干,各類知識產權證書總計246項。這些知識產權是公司創新實力的有力證明,也是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在技術創新方面,海航技術以創新工作室矩陣為抓手,先后成立易從濤勞模創新工作室、劉永慶創新工作室、邵恩東創新工作室三大核心平臺,并同步輻射九大維修基地及培訓管理部,構建起覆蓋全業務鏈的創新網絡,系統性推動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

在智慧維修領域,通過聯合一線技術專家團隊,聚焦航空維修領域“卡脖子”難題,主導研發《飛機維修運行協作平臺》,打造各業務層級一體化協作處置體系。系統投入使用后,運行效率顯著提升,管理效能持續精進,成本管控逐步精細,實現維修運行管控的數字化、可視化和智能化。

在自主可控領域,主導研發《飛機實時監控與健康管理系統》,集實時故障監控、潛在故障預警、機隊故障管理及預測等功能于一體,通過客戶化編程實現遠程監控和故障預測,讓維修從故障后處置向故障前預測方向發展,大幅提高飛機運行安全裕度和旅客的出行準點率。

在推進數字化進程方面,海航技術持續推出電子飛行記錄本系統、工卡電簽系統、工具物聯網系統等數字化維修解決方案,降低人工與物理成本,彌補信息隔離和交流不暢的弊端,提高各單位之間的協作效率與數據應用的時效性,有效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未來,海航技術將繼續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之路,以數字化、智慧化、國產化為研發方向,深入開展重大項目、五小創新等項目研發,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與水平。同時,繼續發揮創新工作室引領作用,激發全體員工創新熱情,讓創新成為公司發展常態化動力。(來源:海航技術)

編輯:蔡文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