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共鑒長江風雅頌 如畫江山總待君 寫在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閉幕之際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歌詠秋天的名句在金秋時節的湖北,有了最風雅的例證。
9月12日至10月30日在湖北舉辦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整合長江流域乃至全國優質文化資源,以藝術為橋、科技為翼、文旅為魂,傾力呈現荊楚之姿、長江之美、中國之韻。“點亮長江”藝術季開幕式、“新象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影動長江”全國主題攝影展、“映像長江”電影周、“聆聽長江”音樂周、“靈動長江”舞臺藝術精品展、“視聽長江”網絡傳播周、“書香長江”閱讀周、“遇見長江”文學周、“璀璨長江”文博系列展、“對話長江”學術交流、“唯見長江”藝術季閉幕式,12項主體活動,把萬千歡笑留在了大河之畔。
風行兩岸,金秋打開藝術之門
長江文化藝術季是具備“熱搜體質”的。9月5日公布藝術季日程以來,臨江的開幕式舞臺、江中燃放煙火的小船、數千架無人機彩排的“諜照”,一次次成為社交媒體熱聞。
9月12日晚的開幕式,讓武漢熱鬧得像過年,也讓武漢人忙了一晚上“出片”。長江又一次被點亮,朋友圈又一次被引爆。江灘、游船、黎黃陂路的陽臺、同濟醫學院的宿舍、富力威斯汀酒店的露臺、爸爸們的肩頭,千萬雙眼睛注視下,夜空盛開巨大的“牡丹”,引來陣陣驚嘆與歡呼,“花開時節動京城”,那些美好的事物與情感古今相通啊!
攝影發燒友范作金、羅海潤提前兩天在長江兩岸選點,最終選定武昌江灘,他們說:“武昌江灘視野開闊無遮擋,對面漢口高樓密集,能完整呈現表演與城市天際線的交融,更能凸顯武漢的氣勢。”市民趙妤去年拍攝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的照片,登上《大眾攝影》雜志,今年她又早早選好拍攝點:“太震撼了,希望明年有機會再來拍。”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舉起手機,照片、實況動圖、短視頻、長視頻,社交媒體上花樣繁多的同題美圖,讓外地人、外國人實名羨慕了。國外友人Edson P Bautista在湖北日報海外賬號的評論區留言:“Nice firework my friend”(我的朋友,這煙花太棒了)。俄羅斯女孩@超愛麗娜在中文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的觀禮感受:“說實話,我真的很羨慕中國人。”
“映像長江”電影周采用“流動放映+定點展映”形式,覆蓋湖北17個市州的103個縣(市、區),免費放映場次超過2000場。在武昌江灘白塔廣場的露天銀幕前,市民劉珺說:“我就住在附近,來這兒吹吹風、散散步、看看電影,感覺特別愜意。”10月15日,一場與眾不同的電影課——戲劇電影研學活動在天河院線中影天河影城舉行。在觀看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并聆聽專家點評后,觀眾馬思聰說:“粵劇電影就像給流傳百年的老戲穿上了一件時髦的外衣,既有老味道,又有新感覺。電影的語言讓傳統故事變得更直觀生動,更容易被我們這代人接受。”
“聆聽長江”音樂周用五場主題鮮明、風格各異的音樂會在武漢琴臺音樂廳奏響金秋動人樂章。音樂周特別設置了公益票,讓高雅藝術不再“曲高和寡”。一位搶到公益票的大學生興奮地說:“終于能現場感受交響樂的震撼了。”
在整個藝術季期間,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的市民和游客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文化樂趣。孩子們在兒童劇的奇幻世界中歡笑;年輕人在先鋒藝術展覽、多樣的音樂會上釋放激情;中老年人則陶醉于戲曲和傳統書畫展覽。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始終是舉辦長江文化藝術季的核心宗旨。在這個金秋時節,整個藝術季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化寶庫,向所有人敞開大門,讓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汲取養分。藝術季各個活動主辦方通過創新活動設計、拓寬參與渠道,著力彰顯了群眾主體性、參與性、互動性。
雅意所及,城市化身愉悅場域
長江文化藝術季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會,更是一次城市空間的活化與重塑,讓城市成為充滿藝術氛圍的愉悅場域,藝術之光與日常煙火深度交融。藝術季助力優質演藝資源“溢出”,全城全域聯動,營造全城有藝的“藝術磁場”。藝術與商圈共生、與城市共鳴,將藝術資源嵌入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中,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一睹名家名團名作的風采。
在湖北美術館,“新象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吸引了眾多市民及美術愛好者前來觀展。約120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美術作品在此集中展示,勾勒出萬里長江的自然美、人文韻、變遷史。一位美術老師帶著學生前來觀展,他說:“這樣的展覽是難得的藝術課堂,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優秀作品,感受藝術家們對長江的獨特理解和表達,比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更生動、更深刻。”
湖北省圖書館內,“影動長江”全國主題攝影大展同樣人氣爆棚。攝影師們用鏡頭捕捉長江沿線的壯美風光、風土人情和時代變遷,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長江世界。許多市民呼朋結伴前來,有觀眾留言:以影像書寫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的輕靈,杜甫“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沉郁,以及蘇軾“大江東去”的曠達。
9月19日至21日,紀連海、莫礪鋒、戴建業、馬伯庸、意公子等名人名家做客“書香長江”閱讀周,讓整個城市彌漫著濃郁的書香。分享會場場爆滿,數字閱讀VR體驗區排起長隊,“魯迅同款毛背心”等文創產品賣斷貨。愛書人評價:“書展就像一場知識的狂歡,在這里能遇見很多志同道合的書友,還能聽到名家的見解,感覺自己的精神世界都豐富了不少 。” 人潮涌動的現場,讓國民教授戴建業對紙質書的未來“沒那么悲觀了”。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與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相遇,相關數據顯示,黃金周期間,湖北各地文旅景點游客量大幅增長,許多游客因為藝術季的活動慕名而來,湖北因藝術而“長紅”。
藝術季首次增設了“璀璨長江”文博系列展覽,多個大展在“十一”之前揭幕,推升荊楚文博熱度。僅黃金周前三天,省內129家博物館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10月3日,百萬粉絲文博大V、全國博物館講解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寶藏獵人”董臻受邀從杭州趕至武漢,為武漢博物館的觀眾帶來專場導覽,吸引觀眾里三層外三層圍攏過來聆聽。
不同膚色的外籍教授、留學生、在華企業外籍員工與海外旅行團,頻頻現身湖北省博物館各大展廳,為荊楚珍寶折服。“好漂亮!It’s so shining”“Wow,that’s so amazing”,中冶南方都市環保中心的印尼籍員工在參觀時連連贊嘆。
“博物館之城”武漢因大展匯聚強勢出圈,多家博物館成外地游客來漢打卡的文化地標,館方創新策展、游客跨省奔赴、文博愛好者隔空聯動,勾勒出文化傳承的生動圖景。
頌唱時代,長江凝聚情感共鳴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江河,更是情感與文化的紐帶。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以多元藝術形式為筆,描繪長江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韻與時代之光,引發深層次的情感共鳴,成為凝聚長江流域人民的精神盛會。
“詩韻長江·經典誦讀”活動在深秋的西塞山下舉行,這里是歷代詩人吟詠長江的靈感源泉。長江流域10省市的5000余名誦讀者歷經層層選拔,百名佼佼者齊聚黃石,在決賽中用聲音傳遞江河魂魄。跨越三千年的詩歌長廊,從《楚辭》的瑰麗想象,到唐宋詩詞的雄渾氣象,再到近現代對長江的深情禮贊,一條聲音的經緯,織就了長江文化的壯闊圖景。江畔吟誦,讓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受到長江文化的厚重與魅力,引發內心深處對母親河的熱愛與敬意。江蘇省朗誦協會副會長傅國感慨:“這不僅是比賽,更是一次文化朝圣 。”
“視聽長江”網絡傳播周通過創新的傳播方式,讓長江文化在網絡空間中廣泛傳播。活動現場,13省(自治區、直轄市)嘉賓共同開啟“話說長江”“再說長江”“新說長江”的故事篇章,生態、科技、人文、歷史融匯一體的長江之歌走向世界。網友們在社交媒體上積極參與互動,分享自己與長江的故事、對長江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強大的網絡傳播矩陣,讓長江文化的影響力跨越地域界限。
“遇見長江”文學周——“湖北文學之夜”在湖北大學舉行。文韻悠揚,點亮荊楚星河;江河奔涌,激蕩青春力量。現場發布了第二十二屆新青年小說大賽、“荊山楚水荊風楚韻——筆尖上的湖北”主題征文優秀作品,一展湖北新大眾文藝創作的嶄新氣象和青年作家群體的蓬勃風貌。第二十二屆新青年小說大賽一等獎獲獎作品《遇山》的作者楊琴激動地說:“這個獎不是頒給我的,而是頒給富有煙火氣的生活的,往后我還是想跟著這些煙火氣走,就像長江跟著大地走一樣,通過富有生活質感的故事書寫,不追求華麗,只追求真實和真誠……”
10月21日晚,長江之上,“船長九號”游船化身流動的藝術舞臺,參加藝術季演出的音樂劇《夜幕下的哈爾濱》劇組成員登船而立,在兩江四岸燈光秀的映襯下,先后唱響《茫茫夜》《長江之歌》等經典曲目,與游客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游客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難忘時刻,掌聲與叫好聲此起彼伏。來自合肥的劉女士與丈夫站在前排跟唱,激動地表示:“在長江之上聽《長江之歌》,這種體驗太特別了!”煙臺游客葉女士感慨:“長江游船的音樂秀,既能賞江景又能感受藝術氛圍,武漢人的生活太幸福了。”
10月30日晚,“唯見長江”閉幕式將在宜昌舉行,49天的藝術長卷已進終章。但這場“人民的節日”所帶來的藝術震撼與文化滋養將久久不會消散——在金秋播撒藝術的種子;讓城市處處洋溢藝術氣息;凝聚起長江流域人民的熱愛。大江東去,千古風流看今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