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型一站式鄰里中心 滿足居民逛吃購需求 嘀!菜場“智慧腦”升騰濃濃煙火氣
整潔、智慧的百大鮮生洪廣市集。
8月12日,武漢市百大鮮生洪廣市集,每一個攤位上都有一塊電子屏,上面顯示商戶的姓名、電話、菜價、付款碼等信息。“嘀”的一聲,李女士拿著手機對準頭頂電子屏上的二維碼掃碼,買茄子、白菜的10元錢就付給了商戶。“一戶一碼,連臺秤都是聯網的,不會短斤少兩,讓人很放心。”李女士說。
李女士家住漢街邊,坐一站地鐵就到了位于洪山廣場地鐵站的百大鮮生洪廣市集。這個市集2024年2月1日正式開業,5000平方米空間內,有賣菜攤位和生活配套商戶共計200家,糕點小吃、蔬果禽肉、熟食鹵菜、干貨調料、水產海鮮等均有售。
干凈整潔是百大鮮生洪廣市集給人的第一印象,地上鋪著瓷磚,蔬菜、肉、水產等各個分區劃分明顯,外圍是各色餐飲和便利店、彩票等業態。各個分區掛著“蔬聲朗朗”“知蔬達禮”“心無螃人,感蟹有你”等“諧音梗”招牌,以及“天生我菜必有用”“柴米油鹽皆是詩”“少逛互聯網,多逛菜市場”等創新標語,讓這個充滿煙火氣的地方更加年輕時尚。
百大鮮生湖北分公司負責人馬成文介紹,百大鮮生在武漢開了多家“鄰里中心”,完成業態、環境的全面升級,可滿足社區居民買菜、一日三餐等日常需求。該公司在武昌選址時,聽說小東門市場要關閉,便決定在洪山廣場下面開一個升級版的“鄰里中心”,服務周邊居民。
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里,藏著消費“大文章”。“傳統的農貿市場,臟亂差,加上電商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到農貿市場了。”馬成文說,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動“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讓社區居民能夠在步行15分鐘的范圍內就能滿足養老育幼、一日三餐、購物洗衣、理發就醫等日常需求,傳統菜市場轉型為一站式“鄰里中心”是必由之路。
多業態、安全放心、智慧是市場煥新的主要因素。該市場對墻面、地面、漬水等衛生環境都有明確要求,商戶和服務臺的臺秤由市場統一提供,并實現聯網,避免出現短斤少兩。菜品檢測結果、人流量等信息通過屏幕實時更新。創新標語是他們多次考察學習并進行創新的成果。這里還可以滿足居民“逛吃購一體”的需求。
當天因為下雨,電子屏上顯示半天的客流量為3000人次。“下雨天客流量小一點,平時周末,客流量平均在1萬人次,日銷售額達到30萬元。”馬成文說。
為了讓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穩、更舒心,湖北省自2023年起全面啟動農貿市場(菜市場)升級改造工程,2025年更明確將“完成50家農貿市場(菜市場)升級改造,同步提升農貿市場管理服務水平”納入省級十大民生項目清單。
在武漢,一批省級示范市場孕育而生。改造后的中百市集水果湖店,整潔有序,不僅采用智能新風系統無聲運轉,56個攤位裝修風格各異,水果區還裝上了階梯式展臺,雜糧在亞克力容器中旋轉展示……該市場改造后客流增長40%,25—35歲顧客占比翻了一番。寶善市集安裝了57個高清攝像頭,可智能識別地面是否有垃圾和積水等,“干濕分離+生熟隔離”的設計讓環境清爽有序。水產區墊高10厘米并安裝獨立換水系統,徹底告別異味與積水。
在馬成文看來,武漢農貿市場的這場“煥新”還沒有結束,“菜籃子”不只是改造物理空間,更要根據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心理,不斷更新城市公共服務,實現從“菜籃子”到“生態圈”的轉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