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灑滿大地,綠樹生機盎然,漚江河畔的游步道上,晨跑的,賞景的,打太極的……村民們晨練正酣。
走進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沙田鎮文昌村,村支書郭遠志笑著迎上來。他介紹道,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全村676戶2685人以“黨建引領、聚力攻堅、因地制宜、產業支撐”四維驅動,在5554.5畝的土地上描繪時代新農村新畫卷。
先鋒聚力強堡壘
“拆除破舊房,點亮千萬家!”在文昌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黨員郭常青不僅率先簽下自家老宅的拆除協議,還主動配合村支“兩委”工作人員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帶動周邊村民主動配合。
村支“兩委”是鄉村振興的堅強核心。文昌村不斷建強紅色堡壘、激活紅色細胞、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品牌,全力推進人居環境向好向優。
在拆危拆舊現場,50名黨員沖鋒在前,帶頭拆,領著干,累計幫助群眾搬運雜物200余車次,用實際行動贏得信任。
漚江風光(郭建東 攝)
談起變化,村民喜笑顏開:“菜園似花園,屋場成廣場,荒地成菜畦,包菜長勢茂盛,小游園整潔規整,坐在涼亭嘮嘮家常,生活越過越有味!”文昌村火磚屋組小游園里洋溢著幸福氛圍。
村委何國良表示,村里落實了“三長制”,村支“兩委”成員擔任片長,20個村民小組各設組長,每10戶推選一名鄰長,常態化入戶收集民情民意,通過“屋場會”落實“民事民議民決”,積極推動“四小園”建設和產業發展等舉措。
聚力攻堅騰空間
“拆除危舊房屋181處7.26萬平方米,騰出土地4.8萬平方米。”這組數據背后,是文昌村“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公正。面對拆舊拆危這塊“硬骨頭”,村支“兩委”堅持“應拆盡拆”,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群眾,一視同仁杜絕“人情折扣”。村民羅正濤感慨:“村里拆舊不偏袒,我們服氣!”
針對村民擔心的壽材存放難題,村支“兩委”盤活閑置礦場房屋,設置集中存放點,解決了56戶村民的后顧之憂。72歲的郭大爺笑著說:“以前總擔心老房子拆了棺材沒地方放,現在村里建了專門的存放點,我們一百個放心。”通過“夜訪座談”“屋場懇談”等柔性方式,村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起,確保拆舊工作有序平穩推進。
騰出了閑置土地,更要管好用好這些土地。文昌村統籌協調村務員,及時清掃清運垃圾;組織施工隊伍、機械,把曾經雜亂的空心房片區變成整齊的小菜園,空地修成小游園。
因地制宜塑美景
沿著S201線一路南下,路旁的菜園圍上了柵欄,菜畦整齊規一,邊角處的花草生長鮮艷,“文昌”亭內,村民們悠閑地談笑著。
文昌村一角(郭建東 攝)
文昌村利用拆舊騰退土地打造“四小園”47處,建起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總面積達5.2萬平方米,像珍珠般點綴在村莊各處。
村民們的房前屋后,外墻粉刷一新,圍欄規范設置,菜園菜地、公路干道與禽畜隔離,村容村貌煥發新顏。
漫步文昌村道,曾經的“牛皮癬”廣告不見了,亂拉亂接的“三線”變得整齊有序,道路兩側的裸土披上了綠裝。
“現在家家戶戶比干凈,村里跟城里公園一樣美。”站在文昌古橋上遠眺,漚江風光盡收眼底,蔚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云,兩岸綠樹守衛著澄澈江水悠悠流淌,遠處的棧道上,幾位老人悠閑地散步,孩子們在涼亭下嬉戲。
一幅景美人和、安居樂業的美麗文昌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產業筑基促增收
文昌村地處沙田鎮南部,橫跨漚江兩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距離G0422武深高速沙田互通不足4公里,省道S201穿村而過,村內道路交錯,交通便利,為產業發展鋪平了道路。
冷水米種植基地(郭建東 攝)
“這幾年冷水米市場穩定,單價比普通大米貴一倍,銷量不用愁。”在2150畝的高山冷水米基地里,種植大戶郭海波算起了增收賬。
文昌村借力中鐵公司的資源技術,推行統一品種、統一防治、統一銷售的“三統一”模式,協同打造“桂東高山冷水米”區域公共品牌,讓好米賣出好價錢。
中藥材崗梅種植基地(郭建東 攝)
文昌村還引進桂東縣瑞源農業,流轉山林2650畝,種植中藥材——崗梅。“我們推行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種植,與華潤三九醫藥有限公司長期合作,年銷售額超600萬元。”公司負責人李永鳳介紹。
同時,文昌村還發展甜玉米、油茶、蔬菜等生態產業惠及全村676戶農戶,年提供就近就業崗位近400個,帶動農戶年人均增收約5000元。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8萬元,為村莊建設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深化‘四類鄉村’建設,讓文昌的美持續升值,讓村民的笑容更加燦爛。”郭遠志駐足文昌古橋之上,話語堅定地描繪著文昌村的未來藍圖。(郭建東)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