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有序停放,謝謝配合!”在湖南省長沙縣泉塘街道星港社區蘋果小區,網格員陳競正忙著引導居民規范停車、掃碼充電。這一幕是街道開展“兩電”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的生動縮影。

星港社區網格員陳競正在引導電動車主掃碼充電(栗穩 攝)

作為人口超20萬的街道,現有“兩電”(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近4萬輛,雖已建成233處集中停放點和8747個充電樁,但快速增長的需求仍導致亂停亂放、“飛線充電”等亂象頻發。“去年發生10起電動車火災,雖無傷亡,但教訓深刻。”街道應急事務中心負責人表示。

破題關鍵在于創新。街道此前推出“建管宣”三步走策略,在此基礎上,今年進一步升級模式——從新建設施到智慧賦能,從日常監管到實招妙招,從常態宣教到創新形式,“兩電”整治成效明顯。如今,規范停車的勸導聲、掃碼充電的提示音,正成為各小區的新常態。

電力職院家屬樓“兩電”停車棚外形美觀,規范統一(栗穩 攝)

建設施,夯實安全基礎

“以前總抱怨沒地方充電,現在樓下停車棚就有充電樁,太方便了!”和泉嘉園小區居民毛雪蓮指著新建的智能充電棚欣喜地說。這一變化得益于三園物業“小切口”破解“兩電”整治的創新實踐。項目負責人陳鵬輝介紹:“充電4小時僅需1元,既實惠又安全。”目前該物業已投入30余萬元,在和泉嘉園、電力職院家屬樓新建4座總面積500平方米的停車棚,提供200余個充電位。

在橄欖城小區,物業采取人車分流管理,禁止電動車進入步道。“我們在現有4個車棚基礎上,今年將新增2座智能車棚,通過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等級。”物業負責人劉繼良表示。

各社區創新模式持續推進“兩電”停車棚建設:泉睿社區中國鐵建國際城采用“共建共享共益”模式,通過“資金池”機制解決建設資金,計劃新建400㎡配備256個智能充電口的車棚,具備溫控斷電和自動應急功能;星輝社區尚都美寓去年加裝的智能煙感噴淋系統已成功處置2起火情。

針對楚天世紀城東苑小區居民反映的充電設施不足問題,縣政府主要領導于今年6月進行了重點調度。目前,社區已完成前期選址等工作,計劃在外圍新建2座可停放200余輛車的車棚。

今年上半年泉塘街道已建成16座“兩電”停車棚,另有15座處于規劃建設中。所有新建車棚均融入智慧元素,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多重手段筑牢安全防線。“這些智能車棚在停車和充電安全方面都實現了全面升級。”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管行為,強化源頭治理

硬件完善后,如何根治亂象?各社區組織網格員、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兩電”違規進樓道、“飛線”充電排查整治。“首次發現‘飛線’充電,網格員會張貼溫馨提示卡;第二次聯合派出所督促整改;第三次才會剪斷飛線。”泉星社區網格員胡銀介紹。

泉東社區網格員在電動車銷售門店開展安全檢查(栗穩 攝)

與此同時,街道聯合相關部門全力守護“兩電”生產、銷售、使用以及末端處理等各環節的安全。街道應急事務中心組織社區安全專干對52家電動車銷售、維修門店開展專項檢查25次,排查隱患100余處,確保經營規范、安全達標。

在“兩電”管理上,不少社區相繼推出實招妙招。泉塘社區未來蜂巢、小塘路社區湘水灣等小區推出“號碼牌管理法”措施,成為其他小區學習的樣板。“我們為每位‘兩電’車主配發專屬號牌,實行‘三次違規禁入’制度:首次違規收回號牌,需重新申領;累計3次違規則永久取消進入資格。新規實施后,鮮有車主違規超3次——重新申領太丟面子了。”未來蜂巢小區物業經理王群芳笑道。

今年以來,泉塘街道將“兩電”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與城市運行安全常態隱患排查整治、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等重點任務統籌結合。健全監管機制,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建立全鏈條安全監管體系,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強化整治成效。

截至6月底,街道累計開展“兩電”安全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60余次、查處違規停放行為550余起、清理廢棄電動車40輛、整治飛線充電隱患400余處、完成安全隱患整改35項。

德普企業公元園區因地制宜設置5個電動車集中停放點(栗穩 攝)

宣理念,創新教育形式

“電動車起火有多可怕?”在向星社區時代星城小區前坪,國家電網湖南電力公司的一場安全科普活動讓百余名居民屏住呼吸。當工作人員演示電池過充爆燃實驗時,騰起的火光引發陣陣驚呼。“安全問題真不能忽視!”現場居民紛紛表示,這樣直觀的科普比任何說教都讓人印象深刻。

“竹板一打響連天,街坊鄰居聽我言!”在星港社區,一支身著紅馬甲的快板宣講隊活躍在公園橋下、小區架空層等地。志愿者們用自編的《我來講安全》順口溜,將“不進樓、不飛線、電池不入戶”等安全知識娓娓道來,這種接地氣的宣傳方式深受居民喜愛。

回憶起去年小區“飛線”充電險些釀成火災的經歷,居民王先生仍心有余悸:“要不是鄰居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針對“兩電”安全管理難題,街道創新打造“五位一體”宣教體系,通過快板巡講、入戶宣傳、議事會強調、應急演練和案例警示會等多種形式,讓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安全理念同樣在企業園區落地生根。藍色產業園嚴格實施“三車”管理規范,德普企業公元將充電安全納入員工培訓,嚴禁私拉電線。據統計,街道9大園區今年已整改“兩電”安全隱患56處。

今年以來,街道采用“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宣傳模式,累計推送警示案例短視頻800余條,覆蓋居民超8000人次;開展“進小區、進學校、進企業”宣傳活動126場,吸引2.9萬群眾參與;組織33場“安全演練體驗日”,通過模擬電動車充電起火等場景提升應急能力;發放2萬份宣傳折頁,確保安全知識“入腦入心”。(栗穩)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