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是凝聚人心的文化紐帶,也是推動地方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近日,第27屆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舉行,活動涵蓋非遺美食、民俗體驗、全民大聯歡、健康跑等。圍繞“山歌”主題打造文化大餐,以山歌節等節會為媒介,城步實現了文化傳承創新和文旅產業振興,蹚出了一條“以歌潤心、以文興縣”的新路。
動人山歌唱古今 文化城步最有“韻”
自古,長安營鎮的苗侗先民便以山歌傳情達意、贊美生活,唱山歌成為代代相傳的古老風俗。城步,這個鑲嵌在湖南省西南邊陲的苗族自治縣,在山歌界聲名遠揚。時間跨越古今,城步山歌越唱越嘹亮。
如今,這曲調不僅未隨時間褪色,反倒愈發嘹亮——2024年央視龍年春晚,苗語版《苗嶺飛歌》驚艷亮相,讓城步山歌從苗鄉飛向全國。從春晚舞臺到民族節慶,城步兒女處處留“聲”。
每到農歷六月六,是城步最隆重的節日。這一天,當地百姓身著節日盛裝,盡情“搖”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學生們精彩對歌,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當地歌手對唱。山歌蕩漾,節慶里的城步,貫通古今,歌聲“醉”人,韻味十足。
盛夏六月六,第27屆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在城步唱響,吸引四方游客循歌而至,開啟“樂在旅途、醉在其中”的夏日之旅。
開幕式上,山歌成為連接世界的紐帶。原生態《又唱過山飄》流淌著古老韻味,非遺《與儺共舞》展現神秘人文,經典對唱《山歌好比春江水》喚起共鳴,《山歌唱給世界聽》架起國際橋梁,《苗嶺新聲代》唱響未來,《城步步步美》舞動城步風華。
第27屆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城步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供圖)
整場演出以山歌為媒,熔鑄原生腔調、多元文化與非遺精粹,時代新聲與古老韻律同頻共振,打造了一場全民參與、沉浸其中的山歌盛宴。
傳統節日,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與鮮活的當代脈動。當800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以天幕為畫布勾勒壯麗圖景,傳統符號在科技加持下綻放新魅力,令人嘆為觀止。
無論是民族風情街、丹口桃林村,還是火“出圈”的南山,都成為山歌節閃亮的舞臺。“歌”與“城”相映成趣,詩意與遠方在此交融。
以文化人,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溝通世界。山歌節,讓世界看見城步,也讓城步擁抱世界,在傳統與現代的激蕩共鳴中,奏響連接未來的樂章,也成了城步“生態立縣、產業興縣、人才強縣、開放活縣”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除山歌節外,城步還依托春節、端午節等傳統佳節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節點,精心舉辦非遺展演、展示和比賽活動。文化基因深植于城步的血脈之中,在節慶的舞臺上煥發著持久的生命力。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城步吊龍(城步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供圖)
激活文旅新業態 文化城步最可“感”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基因和血脈,旅游是城市發展的窗口和名片。“山歌節”搭臺,文旅唱戲,城步在歌聲里興業,漸入佳境。去年的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就帶火夜經濟,呈現“熱鬧非凡”“人潮如織”的名場景。
人潮涌進城步,文化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城步吊龍(舞)、城步油茶習俗、苗族楊家將傳說、六月六山歌節、苗繡、木葉吹歌、慶鼓堂……細數起來,城步坐擁著18個國家、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歷史悠久,非遺豐富,成為城步的鮮明“辨識度”,也是與眾不同的地方。游城步,不僅有“歌聲”的滋養,更有文化的滋潤,而這正是當下文旅市場所稀缺的。
這些年來,在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等特色節會的帶動下,城步深挖非遺“富礦”,做活“旅游+”,助推文旅產業持續興起。比如,城步積極探索非遺的創新路徑,通過“非遺+旅游”“非遺+電商”等模式,推動非遺與多產業融合。
苗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伍前金積極培訓農村留守婦女,大力發展苗繡產業,集專業苗繡設計、制作、銷售融為一體,將少數民族文化與市場運作巧妙結合,形成苗繡文化“研究+培訓+產品開發銷售+民俗文化旅游”的一條龍生態模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同時,城步依托南山、兩江峽谷、金童山等重點生態資源,把唱山歌、喝油茶、“慶鼓堂”等傳統習俗融入“游”的場景,讓特色文旅小鎮不斷涌現,于細節處講好城步故事,唱響城步文旅大戲。文旅供給跟著市場需求轉,城步的“嗅覺”越來越靈敏。
當地緊跟“紅色旅游”、研學游興起的市場特點,用好南山草原等紅色資源,投資400余萬元對老山界、高山紅哨升級改造,將人們耳熟能詳的《一條棉褲》《一張借條》《一盞馬燈》等紅軍故事編集成冊,編入山歌,讓這里的每一寸土地盡有故事,體現傳唱的價值。
去年,中國首個水上苗鄉數字幻游項目《巫水河邊月正圓》在城步誕生。此項目以巫江2.6公里河道為舞臺,將3D投影、水幕秀、沉浸式劇場等科技手段與苗族文化深度融合,彰顯城步的民俗文化之美、生態錦繡之美、英雄根脈之美。
全國首個水上苗鄉數字幻游項目——巫江夜游景區(城步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供圖)
游客的腳步,丈量出最真實的價值。今年“五一”假期,城步接待游客超過54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億元。今年1至6月,城步累計接待游客336.93萬人次,同比增長6.8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7億元,同比增長8.4%。
游南山、品文化、唱山歌、觀美景……第27屆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盛大上演,更多的游客正走進城步,把“南山流量”變成“城步留量”。
有人總結:“吃、買、玩”是現代人走向遠方的三大動力。到了城步,還要加上一個“唱”字。一嗓穿透千重嶺,心隨云上踏歌行。山歌,是吸引人們走進城步的新動力。
如今的城步,吃、住、行、游、購、娛產業鏈逐漸成熟,“一路山歌上南山”,借力六月六山歌節的帶動,城步便有了更強的市場“磁力”,“中國最具影響力文化旅游百強縣”“中國區域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等招牌越擦越亮。
讓歌聲傳唱更遠 文化城步最有“力”
“搖”山歌,熱在“六月六”,更在一年四季。這山歌不僅傳唱著民族團結,更承載著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熱切向往。
城步位于雪峰山脈與越城嶺山脈交匯處,縣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57座。群山曾為旅游設障,卻擋不住發展的步伐——城步巧妙“破局”,主動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它借桂林山水之“形”,賦自身文化之“魂”:獨一無二的紅色基因、多彩民俗,與桂林的奇山秀水深度聯姻,成功塑造“桂林看山水,城步品文化”的區域文旅新格局。城步實現了從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如今“一展光華始見珍”的轉變。
這條路,不僅點亮了自身,更激活了周邊,下活了區域文旅“一盤棋”。城步還精雕細琢,打造特色產業示范村、文化旅游村鎮,“一村一品”各展風采。新農村變身旅游大舞臺,達到了“游在山水間,興在鄉土里”的效果。
如今,從“踏尋紅色經典游”到“探秘苗俗體驗游”,再到“逃離熱浪清涼游”……6條精品線路精彩紛呈,全方位展示著城步的壯美風光、濃郁風情、厚重紅韻與蓬勃的鄉村振興圖景。城步深知:旅游向陽生長,便能激活百業、強縣富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是文旅融合的必然答案,更是發展旅游的金鑰匙。千百年來,苗、侗、瑤等29個民族在此共生共榮,孕育了璀璨文化:山歌悠揚、油茶飄香、苗繡靈動、苗拳剛勁……1896處旅游資源,是城步沉甸甸的“文化家底”。這深厚的底蘊,正是城步旅游經濟蓬勃生長的沃土與引擎。
當前,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節已連續舉辦27屆,年年有山歌,屆屆更精彩。城步從節會籌辦到文旅產業布局、招商引資,讓“文化味”與“煙火氣”相融共生,為縣域經濟注入源頭活水。(呂偉銘)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