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新路貫通山鄉,一片片茶園綠意盎然,一座座車間機聲隆隆……在湖南汝城,中國中鐵攜手當地干部群眾,以一場持續二十載的傾情幫扶,繪就了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新畫卷。近年來,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廣州局創新構建的“組織聯動共建、產業聯興共育、人才聯育共筑”的“三聯三共”模式,為這片紅色熱土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

村容村貌整治后煥然一新(汝城縣委宣傳部 供圖)
組織聯動,筑牢鄉村振興“堅強堡壘”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中國中鐵將黨的領導貫穿幫扶全過程,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我們突破了傳統的點對點幫扶,構建了從戰略高層會商到區域精準對接,再到基層黨支部深度融合的三級聯動格局。”中國中鐵駐汝城幫扶干部介紹。通過黨委共建、支部結對,企地雙方常態化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技術幫扶等活動年均超過30場,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成為帶領鄉親們發展的“主心骨”。
干部人才是幫扶工作的橋梁和紐帶。中國中鐵精心遴選優秀年輕干部赴汝城掛職,他們躬身一線,謀產業、跑項目、解難題,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貼心人”。掛職干部張立吉因實績突出,榮獲郴州市“最美扶貧人物”稱號。同時,汝城縣的技術人才也被選派至中鐵重點項目學習鍛煉,實現了理念與能力的“雙向提升”。
產業聯興,激活內生發展“源頭活水”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中國中鐵聚焦汝城特色資源,著力構建全鏈條產業體系,變“輸血”為“造血”。
科技賦能,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依托幫扶力量,汝城引入了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開展白毛茶單株選優、黃金奈李無損探測等技術研究。投入1000萬元幫扶資金建設的茶園基地,新增及改造茶園3359畝;捐建的自動化分揀冷鏈物流中心,有效破解了農產品儲存、分選難題。
品牌強農,讓“土特產”飛出大山。中國中鐵助力打造“汝城白毛茶”地域品牌,使其從中部農博會金獎走向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通過“訂單農業+期貨定價”、內部采購平臺、外部電商渠道、央視專欄推介等組合拳,累計推動消費幫扶超6000萬元,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打響了汝城農產品的知名度。
人才聯育,厚植縣域發展“智力根基”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中國中鐵堅持“志智雙扶”,構建起覆蓋全周期的教育幫扶和人才培養體系。
從“雛鷹”到“雄鷹”,托舉學子成才夢想。在基礎教育階段,“夢想教室”“一對一”幫扶為孩子們夯實根基;在職業教育階段,捐建的職教基地開設工程測量等實用專業,推行“雙元培養”,學生在全國大賽中獲獎,畢業生“出了校門就進企業”;在高等教育階段,專項獎學金、大灣區研學、中鐵實習崗位,為汝城籍青年鋪就了成才反哺之路。
數字賦能,打造“永不落幕”的幫扶平臺。中國中鐵幫助建設的“智慧幫扶”數字平臺,集成了農產品溯源、在線培訓、供需對接等功能,讓鄉親們“隨時隨地學技能”,讓產品產銷實現智能匹配。
多年的創新實踐結出豐碩成果。“三聯三共”模式不僅激活了汝城縣域經濟的內生動力,使白毛茶、特色水果等主導產業提質增效,近三年GDP連續突破百億大關,更探索出一條企地協同、互利共贏的新路徑。
中國中鐵在傾力幫扶的同時,也深度參與了汝城的項目建設,累計攬獲工程額超5億元,實現了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自身發展的良性互動。如今的汝城,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持續改善,群眾收入穩步增長,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正朝著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來源:汝城縣委宣傳部)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