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麒麟機甲太震撼了,孩子看得直拍手,值回票價!”10月2日,吉林游客范女士舉著手機穿梭在葫蘆島葫蘆古鎮的人流中,她的鏡頭里,既有絢爛的煙火,也有攢動的人群,金屬質感的麒麟機甲隨著音樂噴火擺尾,引得身旁游客陣陣驚呼。

“十一”假期,葫蘆古鎮以“國慶古風百戲節”為載體,將關東傳統民俗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打造出極具觀賞性的文體旅新場景。據統計,僅10月1日當天景區就接待游客9000余人次,其中葫蘆島本地及周邊錦州、朝陽等地游客占大多數,成為遼西地區短途游熱門打卡地。

清晨的古鎮,煙火氣與文化味交織。川劇變臉表演臺前,演員轉身、甩袖間,臉譜瞬間從緋紅切換至墨黑;豐收地里,家長們帶著孩子,看玉米掛滿屋檐;中心廣場上,醒獅騰挪跳躍踩過彩球,“嫦娥”身著襦裙緩緩走出。今年,景區增設了紅色打卡點,“雙節同慶”“盛世華誕”等橫幅隨處可見,鮮艷的五星紅旗與紅燈籠相映,節日氛圍撲面而來。

夜幕降臨,古鎮“麒麟機甲花火夜”拉開帷幕,遼西首秀——麒麟機甲巡演隊伍一亮相,立刻引發圍觀熱潮,麒麟隨著音樂舞動。圣水湖畔上,非遺盒子燈次第亮起,鐵塔煙花瀑布傾瀉而下,非遺打鐵花匠人將鐵水奮力擊向空中,金色火花化作漫天星火,與旋轉的非遺風火輪相映成趣。隨著七彩祥云煙花秀在夜空綻放,葫蘆廣場篝火隨之燃起,游客手拉手載歌載舞,歌聲與歡呼聲在古鎮上空回蕩。

“我們持續豐富文體旅融合產品,就是想通過傳統非遺與新潮體驗的碰撞,讓游客在歡樂中觸摸關東文化的根脈。”景區負責人劉雪紅介紹,這個假期,從民俗體驗到煙火盛宴,古鎮以全天候80余場精彩演出,串聯起白晝與黑夜,讓關東民俗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游客生活。(遼寧日報記者 孟祥畔)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