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主旋律紅色微短劇《沈陽1931》正式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平臺。

《沈陽1931》作為遼寧首部登陸央視頻的微短劇,成功填補了遼寧本土微短劇在國家級主流新媒體平臺上的空白,成為遼寧影視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

這部聚焦 “紀念抗戰第一槍” 主題的微短劇,創作與制作背后有著堅實的支持與專業保障。它由中視縱橫遼寧微短劇文化產業基地在遼寧省廣播電視局的指導下立項發起,不僅由該基地主投主控,還聯合杭州喜閱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制作,匯聚了多方力量,確保了作品的品質與主題表達的深度。

值得關注的是,中視縱橫遼寧微短劇文化產業基地自四月份成立以來,便始終將微短劇創作作為核心發展方向,積極投身于本土微短劇內容的深耕與探索。而遼寧省廣播電視局也對遼寧微短劇事業的發展高度重視,通過常態化的會議指導等方式,為相關創作與產業發展提供精準支持。

此次《沈陽1931》成功登陸央視頻,無疑為遼寧微短劇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不僅提升了遼寧本土微短劇的品牌影響力與行業認可度,更為主流文化傳播開辟了新路徑,為后續遼寧微短劇在內容創作、平臺合作、產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寶貴經驗與示范作用,對推動遼寧微短劇事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多方護航:遼寧力量托舉精品創作

《沈陽1931》是由趙春霖(代表作《東北抗日聯軍》榮獲第三十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耿磊(代表作電影《超越》)兩位擅長戰爭題材的導演執導,深耕豎屏微短劇創作的烈火擔任編劇,劉思博(參演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浴血榮光》)、孫奇、倪菘陽、周了鈳(參演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偉大的長征》)、瀟瀟等實力派演員傾力加盟 ,以專業班底保障作品品質的精品微短劇。

主創團隊自項目籌備之初,便始終堅守 “以史為基、以情為魂,歷史真實與藝術表達深度融合” 的核心創作理念,為將這一理念扎實落地,在沈陽市人民政府、沈陽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沈陽市文物局)、沈陽市和平區委和區政府的積極協調與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多輪深度實地考察工作:團隊不僅專程走進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及市內多家歷史場館、沈陽北大營舊址陳列館,系統查閱九一八事變相關史料,細致梳理歷史脈絡、挖掘歷史細節;還在沈陽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沈陽關東影視城的統籌安排下,前往棋盤山關東影視城等地進行實地勘景。各級單位的鼎力支持,既體現了遼寧對紅色文化傳承的高度重視,也為微短劇的高品質創作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史實力作:微觀視角還原抗戰起點

《沈陽1931》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采用 “虛實結合” 的藝術手法,串聯五四運動、東北易幟等近代東北關鍵歷史節點,最終聚焦九一八事變中的抗爭場景。不同于傳統歷史題材的宏大敘事,劇集以微觀視角刻畫人物群像:既有王鐵漢等愛國將領沖破 “不抵抗” 枷鎖、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決絕,也有普通民眾在國難中凝聚的反抗力量,更有江湖豪杰以義氣書寫家國大義的擔當,讓 “國格不可棄、國土不可失” 的精神內核具象化呈現。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應時而出:呼應行業發展導向

《沈陽1931》的上線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九一八事變爆發94周年的特殊節點,該劇以微短劇這一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抗戰故事,正是對 “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 創作要求的實踐。

《沈陽1931》劇照(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上線啟幕:光影傳承歷史記憶

主創團隊坦言:“希望通過央視頻平臺,讓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能在光影里觸摸歷史的溫度,真正記住先輩們曾經的抗爭與堅守。” 這份期待,如今正隨劇集上線照進現實 —— 除抖音、紅果、優酷、騰訊等平臺外,今日起,《沈陽1931》正式在央視頻上線。觀眾只需搜索劇名,便能在一幕幕熱血鏡頭中回望抗戰的崢嶸歲月,讓不朽的抗戰精神在觀劇體驗中得以傳承與延續。(沈陽和平區委宣傳部供稿)

編輯:李子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