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的果仁裹著紅褐外衣,咬一口脆香回甘——近日,來自沈陽市康平縣海洲窩堡鄉的海洲花生,正式擺進了吉林高速便利店的貨架。接下來,這股帶著黑土地氣息的香味,還將陸續飄進遼寧境內的高速網點與商超。這顆扎根遼北黑土的“金豆豆”,正憑借過硬品質與多元布局,從地域特色農產品穩步成長為輻射多區域的“香餑餑”,書寫著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海洲窩堡鄉藏著種花生的“天生好條件”:地處北緯42度花生產業“黃金帶”,東依遼河、南鄰臥龍湖,8萬余畝花生田像鋪在大地上的綠毯,盡情吮吸著天然生態的饋贈。近年來,當地架起與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科技橋梁”,讓田間地頭變身為“創新實驗室”:常規品種畝產從250公斤躍升至350公斤,像被施了“增產魔法”;四粒紅、彩色花生等10余個特色品種扎堆兒亮相,田埂間儼然成了“花生品種展覽館”。黑土地的肥沃滋養與科技力量的精準賦能,為海洲花生筑牢了走向大市場的“品質底氣”。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遼寧省百強農產品、國際農博會金獎……掛滿榮譽的海洲花生,背后是“品牌+產業+市場”全鏈條的精心打磨。連續七屆花生文化藝術節上,花生成了“主角”,農民們載歌載舞,讓鄉土特產搭上“文化快車”;集體經濟組織與專業合作社手拉手,從田間到貨架無縫對接;花生醬、花生蛋白等深加工產品跳出“原字號”圈子,身價翻了幾番;直播間里,主播捧起飽滿的花生現剝現嘗,“海洲味道”順著網線飛向全國。“政府搭臺、市場唱戲、農民增收”的模式,讓這顆小花生撐起了大產業,成為國家綠色食品基地、出口基地的“當家花旦”。

此次跨區域進駐高速便利店與商超,是海洲花生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筆,更是區域協同發展在農業領域的鮮活實踐。據了解,下一步海洲窩堡鄉將繼續攥緊“產業富民、品牌興農”的金鑰匙,通過品質升級與模式創新拓寬市場空間。相信這顆融合著鄉土智慧與科技力量的花生,會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光彩,為東北黑土地農業現代化提供可復制的“海洲經驗”。(康平縣委宣傳部)

編輯:莊濱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