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對微短劇“上頭”了,有沒有人和我一樣?
從手機屏幕里的“三分鐘沉浸”,到成為億萬人日常文化娛樂的選擇,這種單集時長最短幾十秒、最長十幾分鐘的網絡作品,產業價值與潛力不容小覷。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到505億元,首次超過電影票房規模;微短劇用戶達6.62億,占網民的59.7%,可見其強勁發展勢頭。
微短劇特點是“短”,以直白的情節和密集的“爽點”,精準契合大眾的碎片化時間需求。但“短”不意味著“淺”,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下微短劇行業熱鬧非凡,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逆襲復仇”戲碼千篇一律,“霸道總裁”類作品過渡扎堆,更有甚者,內容沉溺于情緒極端渲染,這些問題若不解決,既影響觀眾觀感,更會讓行業偏離健康發展軌道。
事實上,相關部門和媒體早已多次發出明確信號,推動行業從“野蠻生長”邁向規范化、精品化發展。去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就曾發布管理提示,要求加強對“霸總”微短劇管理;今年6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年度報告(2024)》顯示,微短劇行業亟待加強規范。部分微短劇內容低俗化,使用惡俗、惡趣味等違背公序良俗的片名,渲染極端對立、復仇、暴戾、焦慮,偏離主流價值導向,對觀眾產生不良影響。今年7月21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發布微短劇管理提示,要求微短劇行業經營主體要落實播出、制作、宣發的主體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
可見,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臺,意味著微短劇行業邁入強監管時代。7月23日,央廣網發起行業微短劇生態共建計劃,就是要堅持“長期主義”理念,凝聚行業頂尖智慧與力量,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行業生態圈。同時,央廣網微短劇頻道上線,推動微短劇行業進一步“規范、創新、提質”,催生出更多精品力作。
站在網絡內容產品創作的新賽道、新風口,很多人關心,2024年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增速首次超過電影票房增速,然后呢?
我想,微短劇行業的未來,不在于“比誰更離譜”,而在于“比誰有誠意”,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今年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促進微短劇在更大范圍賦能千行百業,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也愈加明晰。當更多微短劇作品做到“流量有熱度、內容有溫度”,才能做到“價值有高度”;當整個行業形成“內容為王、創新為要、責任為先”的共識,微短劇“新藍海”必將澎湃出文藝創作正能量,煥發持久生命力。
晶采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凈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杰輝
剪輯:沈杰輝
設計:王仁靖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