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寧11月1日消息(記者張海東 實習記者韋思念)65歲的西寧市民張峰,2021年因身體不適兩度赴外地治療。每次往返,僅是路程就耗去大半精力,復查更是讓他犯怵。自2022年起,治療改去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再次復查時各項指標恢復正常,他笑著說:“現在不用再往外地跑了,青海當地醫院的治療效果也特別好。”
2022年起,張峰沒再去外地求醫。他常跟人說:“現在青海的醫生水平、醫療設備都跟上了,醫保政策也有保障,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再也不用折騰著出省了!”走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大門,他腳步輕快,沒有了往日跨省求醫的疲憊。
“‘十四五’以來,青海省在醫療衛生領域累計投入資金達441億元,青海省財政廳對公立醫院直接補償從1.74億元增加到7.06億元,增長到原來的4.06倍。逐步縮小青海省與全國先進診療水平的差距,滿足群眾重特大疾病服務需求。”這是青海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范瑾在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衛生健康專場中發布的信息。
在發布會上青海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任延明帶來好消息!“十四五”期間,青海醫療保障“放大招”:跨部門協作機制穩穩立住,“大病不出省”目標順利達成,3675項醫療服務價靈活調整,1202種集采藥平均降價55%!最終成效超給力——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升至11.18%,個人衛生支出占比降至19.31%,老百姓看病更省心省錢啦!
									編輯:汪曉青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