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少了20%,時間省了一半,現在專利預審就像走‘高速路’!”山東專利代理機構感慨改革實效。今年以來,在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指導下,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啟動專利快速預審便利化改革,創新推出“零跑動”“零延時”“零遺漏”“零距離”“零死角”的專利快速預審“五零”服務模式,這一全鏈條服務,不僅讓創新主體感受到知識產權服務的溫度與速度,更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知識產權動力。

“零跑動”:數字賦能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過去辦專利快速預審、快速維權等業務,得在好幾個端口切換,有些業務還得跑現場、寄快遞。現在登錄平臺點幾下,幾分鐘就搞定了!”青島鼎信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專員登錄山東省知識產權快速預審綜合服務平臺,順利完成專利預審申請,忍不住為便捷的操作點贊。

“零跑動”的實現,源于數字賦能的深度突破。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優化知識產權快速預審綜合服務平臺,創新打造“一系統六模塊”,將專利預審、快速維權等六項業務擰成“一網通辦”全鏈條。可視化指引像“線上向導”,企業點點鼠標就能順暢完成操作,再不用來回奔波。

AI輔助審查工具的引入更讓效率“加速跑”——專利預審申請批量分配、形式缺陷自動排查、修改內容可視化對比,原本耗時數天的審查流程大幅壓縮。同步嵌入國家知識產權局信用信息系統后,信用數據實時共享,讓服務既高效又規范。

“數據多跑腿,企業零跑動”,東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曾經需線下辦理的業務如今全程線上完成,省時又省心。

“零延時”:流程優化讓審查效率“跑”出加速度

“以前300多件申請要蓋300多次章,現在一次蓋章管全年!”中國海洋大學知識產權管理人員揮著手中的《承諾書》,難掩興奮。這正是山東專利預審“零延時”改革的鮮活寫照。

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任章長勇介紹,通過重構流程、壓縮環節,從而直擊痛點:砍掉身份證件等5項材料,減少20%提交種類,讓代理機構從重復校核中“松綁”;推出13項容錯受理舉措,給足“試錯”空間,98%的申請實現“即來即審”。依托“四級聯動質檢”機制,審查時間從7個工作日壓減至4個,提速超40%。

“過去等蓋章就得耗一周,現在能專心打磨技術方案。”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感慨道出實情——材料與時間成本雙降,讓創新成果更快沖向市場,改革實效看得見摸得著。

“零遺漏”:全領域覆蓋打通創新保護“最后一公里”

“我們的無人機圖像處理專利,國內快速授權,通過PPH通道在美國5個月就拿到證書,比常規周期快了86%!”山東大學科研人員王旭難掩激動。這一突破,源自山東構建的“國內快速預審+國際審查高速路(PPH)”聯動機制,讓創新成果在國內外市場同步獲得保護。

今年以來,為加快審查進程,更好地滿足創新主體產品上市需求,山東持續擴大專利快速預審服務覆蓋范圍,新增近200家上市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完成備案,順利拿到快速預審“入場券”,推動“應備盡備”,服務高水平創新主體“零遺漏”;緊盯經略海洋戰略,聯合省海洋局優化海洋產業專利分類,解決技術領域覆蓋不全問題,滿足海洋領域快保護需求“零遺漏”;通過“國內快速預審+國際審查高速路(PPH)”,已有10件專利實現國內外同步授權,為企業技術成果“走出去”鋪就快車道,服務海外加快需求“零遺漏”。

“從國內保護到海外布局,服務跟著需求走,一個都不落下。”章長勇的話道出關鍵。全鏈條覆蓋讓每一項創新成果都能及時“披甲”,為創新主體揚帆國內外市場筑牢防護網。

“零距離”:嵌入研發一線的“保姆式”服務

“研發時就有專家介入,提前規避30多處影響專利授權的因素,這服務太及時了!”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的科研人員,回憶起深海采礦裝備專利的申報過程仍很感慨。

為啃下深海資源開發裝備技術硬骨頭,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創新組建前置服務小組,將“研發—代理—預審”串聯流程改為并聯集成。研發人員、代理人員、預審員并肩作戰,在技術攻堅階段就掃清審查障礙,這正是“零距離”服務的鮮活注腳。

目前,該中心已為李華軍、薛長湖院士團隊等24個高層次人才團隊提供前置服務,在30家重點企業設服務聯系點,推行“1+3+N”模式:1名預審員牽頭,搭配技術專家、法務顧問等3類人才,送上專利分析、價值評估等N項服務。今年累計開展線下服務超100小時,讓知識產權服務真正扎根研發最前線。

“零死角”:全流程監管筑牢專利質量“防火墻”

“每月收到質量分析報告,預審合格率從70%飆到90%,這監管讓我們越做越規范!”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算起“質量賬”,語氣里滿是認可。山東這套“零死角”監管組合拳,正為專利質量筑起全周期保障網。

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起全周期質量管理體系:對預審合格率、疑似非正常申請實行“月月統計、月月分析、月月提醒”,配套“首次告知、二次警告、三次暫停”機制,已發送質量告知書617份,對違規機構亮“紅牌”后還留著信用修復“回頭路”。《專利快速預審業務100問》更成了創新主體的“操作寶典”,全流程指引助力申請質量闖關。

“嚴監管不是為了約束,而是為了讓每一件專利都經得起市場檢驗。”章長勇表示,通過全流程監管,專利質量穩步提升,為創新主體贏得更穩固的市場地位。

從“少跑腿”到“零跑動”,從“排長隊”到“零延時”,山東專利快速預審“五零”服務模式的落地,讓創新主體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接收預審申請53408件,授權23478件,其中發明專利22797件,備案創新主體超90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達65%。

下一步,山東將持續深化改革,打通專利快速預審、維權、轉化全鏈條,讓知識產權服務更貼心、更高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鄭斌 劉小帆)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