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全省茶葉加工技能水平,推廣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助力全省茶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8月16日-8月18日,山東省第二屆茶葉加工技能大賽暨“莒南白茶”產業推介會在“中國茶葉之鄉”——臨沂市莒南縣舉行。大會由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山東省農林水工會主辦,臨沂市農業農村局、莒南縣人民政府承辦。

來自11地市的51名茶葉加工能手和茶葉行業專家齊聚莒南,同臺競技、交流經驗,共謀茶產業發展大計。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及福鼎市相關領導出席活動。山東省茶葉協會、各市重點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代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相關人員,臨沂市鴻雁人才茶葉專題培訓班學員等100余人參加。

期間,舉辦了臨沂市“移動杯”白茶品比大賽、山東省第二屆茶葉加工(綠茶)技能大賽、山東省茶葉高效綠色生產技術培訓班。經過專家評委的嚴格評審和層層篩選,共評選出“山東省茶葉加工能手”15名,白茶一等獎5個、二等獎15個、優質獎27個,充分展現了山東省茶葉行業的高質量產品及高水平技能人才儲備。培訓班同時邀請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原副所長、二級研究員魯成銀,山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張新富等茶葉行業專家就茶產業發展形勢、綠色生產加工技術等進行了專題授課。

會議期間,與會領導、專家還到莒南縣聚慧茶業專業合作社、濟生春家庭農場、莒南縣茶產業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豌青茶業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觀摩,舉行了“莒南茶·家鄉味”主題黨課活動,并同福鼎市等相關茶企代表進行了北方云茶倉入駐暨南北茶企簽約儀式。

會議指出,要依托“加減乘除”這四篇文章,推動全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做足“加法”,讓產業鏈條更完整,通過開發更多品類產品,實現產品附加值提升;要做好“減法”,讓生產方式更綠色,聚焦全鏈條做足“減”字文章,藥肥減量,提質增效;要做強“乘法”,讓主體活力更強勁,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聯合體,構建緊密型利益聯合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要做實“除法”,讓發展障礙更暢通,通過科技賦能,破解“小散弱”難題,加大品牌培育與推廣力度,講好“魯茶”故事,擦亮金子鈔票,共同推動全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齊魯糧倉”貢獻茶產業力量。

莒南縣作為山東省重要的茶葉產區,共發展茶園8萬畝、茶葉加工企業52家,年產茶葉4000噸,產值10億元。近年來,莒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堅持用工業思維抓農業,積極構建茶產業體系,先后發布四項茶產業團體標準,投資建設北方國際云茶倉項目,重點在政策扶持、企業培育、科技賦能、品牌建設、融合發展等方面發力,積極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與福鼎市簽署關于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探索“南茶北倉、南茶北市”發展新模式,推動茶產業向規模化、生態化、品牌化、融合化邁進,以“一片葉子”染綠了一方山水,一條產業鏈筑牢了鄉村振興根基,走出了一條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于一體的特色發展之路。(記者 滕立軍 通訊員 張新健 邱翔)

編輯:李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