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有一個平臺,能讓我們聯系到企業,或者讓企業聯系我們,大家共同探討需求,讓技術與需求對接。”近日,在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平行論壇、第三屆青年科學家創新發展大會上,青年科學家代表,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忠義說。
“高校跟企業不能脫節,青年科學家深入企業、了解真實需求非常有必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做科研,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會上,青島中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科研總監劉芳說。
青年科學家們期待的平臺,在會上正式啟動建設。
“我們依托山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共同打造省內青年科技人才托舉服務平臺。”山東省科協副主席、省青年科學家協會主席張建介紹,平臺以“青年托舉人才”為核心,整合青年科技人才庫、供需對接、成果發布、政策資訊、熱門活動等服務板塊,提供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匹配、政策動態與行業資源、學術交流、路演洽談、線上論壇、導師輔導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人才與產業的高效對接。
這個平臺重點托舉服務的,是從全省遴選入山東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的人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副教授魏少鵬名列其中。
魏少鵬是研究雷達信號處理、雷達成像等領域的科研人才,如何將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應用到電子信息產業,把“一個點”變成“一個面”,是他最近的關注點。
“將技術的應用領域從精深拓展至廣泛,是科學技術創新的重要一環。而拓寬應用領域,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更多的平臺與政策支持。”魏少鵬認為,有了平臺的建設,省科協的“托底”,青年科學家們在技術創新、應用拓展方面就有了更多的底氣和機會。
據介紹,省科協2018年開始啟動實施山東省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遴選32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進行托舉,支持托舉人選在“科研黃金期”潛心研究。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在全省遴選四批、共342名青年科技人才。
山東交通學院副教授、山東百多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齊美麗就是2021年度優秀結項代表之一。她表示,“托舉工程讓青年科研人員能夠去啟動一些高風險的前沿課題。”
科研與產業到底如何銜接,齊美麗用一句話回答:“要把論文寫在生產線上。”她指出,許多成果走不出實驗室,根源在于缺乏與企業同頻共振的渠道。
為推動人才與產業對接,山東省青年科學家百人團也在發力。山東省市兩級科協成立了山東省青年科學家百人團,先后征集100余項技術成果和合作意向,向相關企業推介,為青年科學家們找到學科落地方向、為企業對接科研人才項目提供助力。
青年科學家創新發展大會連續三年在濟南舉辦,為強省會建設凝聚了青年人才資源。會上,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玉躍介紹,濟南以“四個無憂”為主題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每年動態優化、修訂發布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的“發展無憂”;打造以齊魯科技金融大廈為核心的“1+N”項目孵化矩陣,為進駐企業項目提供免費工位、創業指導、培育孵化等全鏈條服務的“創業無憂”;面向高層次人才,提供20項綠色通道服務的“生活無憂”;以法定形式設立“海右人才日”,連續3年高規格舉辦“海右人才節”,以一座城市的名義向人才致以最高禮遇的“內心無憂”。(記者 王新蕾)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