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神經內科和呼吸內科專家一起為病人看診。 受訪方供圖

■多病聯合管理門診應運而生,匯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代謝科、腫瘤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等7個科室的高年資醫師。專家團隊共同傾聽患者病史、查閱既往資料,進行“圓桌會議”式討論,高效找出核心問題,為更多高齡、慢病患者破解“多病纏身、輾轉就醫”的難題

蔡阿姨是醫院的“常客”,身患多種疾病,常年奔波于各大醫院。然而這個夏天,家門口醫院推出的新就診模式讓她松了一口氣:在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她體驗了“多病聯合管理門診”,“看毛病還能這么省心。”原來,困擾她長達3年的胸悶癥狀,在一個診室內,由3名醫生共同為她找到了原因。

今年7月,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多病聯合管理門診正式開診,匯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代謝科、腫瘤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等7個科室的高年資醫師,通過多學科協作模式,旨在為更多高齡、慢病患者破解“多病纏身、輾轉就醫”的難題,讓診療更高效、更精準。

所有項目“一次搞定”

蔡阿姨已經70多歲了,患有高血壓、腦梗死、哮喘等疾病,每天吃十幾種藥。更讓她心力交瘁的是,每次復查配藥的過程像“趕場子”:一早出門,看完心內科又去看神經內科,結束了再趕去呼吸內科……反復掛號、排隊、檢查、取藥,讓她精疲力盡。

了解到八院開設多病聯合管理門診后,女兒為蔡阿姨撥通了預約電話。醫院工作人員詢問病情后,在門診中為其匹配了3個相關的核心科室:心內科、神經內科與呼吸內科。預約成功后,蔡阿姨第二天趕去醫院。

“這次不是我在科室之間轉了。”到達時,診室內的3名醫生已就位。也不同于平時“先發制人”的主動問診,大家共同聆聽了蔡阿姨的疾病癥狀與目前困擾,并仔細翻閱她既往病史記錄與檢查報告,高效梳理出關鍵信息。

“血壓波動時,頭會暈嗎?”心內科醫生問。“胸口發悶時,是不是感覺更喘不上氣?”呼吸科醫生提到。“根據檢查的影像報告,小的缺血灶問題不大,我們重點看看腦血管的情況。”神經內科醫生說。蔡阿姨的血壓波動、夜間不適、暈倒經歷在多學科溝通中被厘清,“您目前需要進行胸部CT、肺功能和心電圖檢查,已經從后臺安排好了。”在志愿者的陪護與幫助下,付費、檢查,所有項目“一次搞定”。

帶著檢查報告回到診室后,醫生們當場討論,揪出了困擾蔡阿姨3年的胸悶“元兇”,“與哮喘控制不好關系很大”。同時,一些重復的用藥被精準優化,蔡阿姨獲得了調整后的個性化方案。

告別“頭痛醫頭”局限

一次掛號、一次就診,避免患者“趕場跑”。談及開設門診的初衷,門診辦公室副主任王田龍介紹,“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我們周邊的老年居民很多,不少有著多種基礎性疾病。如果每次來都掛好幾個科室、跑好幾個樓層,對身心都會帶來挑戰。”他提到,“更重要的一點是,不同科室會開具不同的藥物,是否存在藥品沖突風險、是否重復開藥、藥品劑量是否準確,甚至吃藥的順序等,患者其實往往并不清楚。如果要咨詢醫生,往往又得再跑一次。”

為此,多病聯合管理門診應運而生。專家團隊共同傾聽患者病史、查閱既往資料,進行“圓桌會議”式討論,高效找出核心問題。“除了節省時間之外,這樣做的好處是能避免重復檢查、精簡重疊藥物,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獲得感。”

長期以來,共病患者在單一科室就診時,受制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限。通過“一站式”就診,如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內分泌代謝科與神經內科專家可聯合制定降糖+神經修復方案,減少藥物沖突風險;腫瘤術后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則由腫瘤科與心內科專家協同調整放化療方案,兼顧療效與器官保護。

王田龍說,運行以來,受到諸多好評的還有檢查流程的再造,“如果專家團隊當場評估患者需要CT、心電圖等檢查,無需患者自行預約,由門診協調優先安排,進一步縮短了就診時間。”

探索社區聯動機制

據介紹,該門診目前開設于每周三上午,需提前預約,可在醫院門診大廳1樓線下預約,也可通過電話預約。“因為涉及多種常見慢性病,患者情況各有不同,最終由哪些科室參與會診需要由預約中心專職人員評估,并非固定的人員,因此目前無法通過網上預約的形式掛號。”王田龍解釋。下一步,醫院將根據運行情況與患者反饋,逐步增加開診頻次及拓展覆蓋病種范圍,并探索與社區醫院的共病聯合管理機制,使這一創新服務模式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統計顯示,從7月中旬運行至今,多病聯合管理門診的患者大多數為老年慢性病患者,每次門診全部滿員,患者就診時間基本約半小時。“希望患者就診前能提前攜帶病歷本、既往檢查報告和化驗單等及目前用藥清單,以便專家高效評估。”王田龍建議,“由于該門診為會診性質,也希望能為更多確有多學科就診困擾的市民帶來幫助,而非簡單的配藥門診。”(記者 黃楊子)

編輯:沈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