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米故鄉,豐收勝景。9月28日,在山西長治市沁縣定昌鎮上莊嶺村的沁州黃小米種植基地里,彩旗飄揚、鑼鼓喧天,“金粟歸倉,貢享沁州”2025年沁州黃集團開鐮儀式在這里正式啟動。沁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俊杰宣布開鐮。

九月的太行山麓,風里裹著谷穗的甜香。沁州黃的田野沉甸甸的谷浪低垂,像被鍍了金。田埂邊,彩旗獵獵作響,鼓聲震天,村民們手持鐮刀列隊待發。隨著 “開鐮嘍”一聲吆喝劃破長空,谷農們彎腰揮鐮,刀刃劃過谷稈的“沙沙”聲連成一片。沒一會兒,曬場上,新收的谷子便堆成小山,陽光下泛著蜜色的光。

田埂間谷農隨手抓起一把,指縫間漏下的谷粒沙沙作響,像在數著秋天的收成,而醇厚的米香也在空氣中彌漫開來。作為扎根沁州大地35年的農業企業,沁州黃集團始終以“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為使命,緊扣沁州黃小米產業的“七化”發展策略,在品質守護、產業升級、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產業的根基在品質,而品質的源頭在基地。我們始終堅信‘好小米是種出來的’,這也是沁州黃能從明清貢米成為‘國人養生糧’的核心密碼 。今年,我們在定昌鎮、冊村鎮打造了5000畝高標準連片示范基地,通過‘五統一’管理規程,將測土配肥、膜下滴灌、全程機械化等農藝措施落到實處,更聯合京東建成3000畝訂單基地,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精準銜接 。在品種上,我們聯合中國農科院、山西農大持續攻關,4000畝良種繁育基地全力擴繁‘沁黃3號’,同時推進原種提純復壯試驗,用良種筑牢品質根基 。”看著不斷收獲歸倉的谷子,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基地的經理王峰信心滿滿地說道。

今年以來,沁縣緊扣長治市提出的種子道地化、種植規模化、流程標準化、產業融合化、營銷網絡化、主體龍頭化、品牌高端化“七化”目標,細化出49項攻堅任務。特別是全力打造沁州黃“王炸品牌”以來,通過加大財政專項補貼、搭建專家技術服務平臺、優化涉農金融支持等舉措,強化政策引導,有效激發了全縣農戶、合作社、企業等市場主體參與沁州黃產業升級的積極性,進一步推動品牌市場認可度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在品種培育上,多年來成功選育出沁黃2號、3號、4號、5號等優良品種,有效抵御春旱秋澇等自然災害,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從源頭筑牢產品品質根基。在產業模式上,深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組建沁州黃小米產業化聯合體,助推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真正實現了“小雜糧”向“大產業”的跨越。

收獲的笑聲越過田埂,笑聲里裹著泥土的芬芳,混著谷穗的清香,在秋日的暖陽中發酵成最醇厚的喜悅。暮色漸濃,但笑聲仍不肯散去,此刻的笑聲早已超越聲音本身,它是土地對耕耘者最慷慨的饋贈。而沁縣作為沁州黃小米的核心產區,將繼續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深厚的種植歷史,通過政、產、學、研、銷多方協同,為縣域雜糧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借勢打響沁州黃小米“王炸產業”品牌升級戰,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