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了展示老區新時代的新成就、新面貌、新變化,央廣網記者走進山西革命老區看發展,推出《光耀太行·紅土巨變》融媒體系列主題宣傳。

央廣網臨汾10月7日消息 “古大夏地。周初曰鄂,唐叔始封居此。”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因承載著2000多年的歷史記憶,至今仍被史學界稱為“夏墟”“古大夏地”。

除了厚重的歷史,地處呂梁山南麓的革命老區鄉寧縣也曾被烽火硝煙所浸染。這里曾是晉西南革命重心和抗戰大后方,中共鄉吉特委舊址、213旅部駐地、烈士灣等紅色印記,至今講述著鄉寧人民不屈的抗戰故事。

山鄉寧靜,歲月流轉。

新的奮斗征程中,鄉寧在資源型地區轉型的賽道上,跑出了屬于自己的“加速度”。202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大幅增長12.7%,領先于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之筆,正在鄂邑大地描繪出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

“一山一酒一壺”新名片

煤炭一度是鄉寧縣的傳統支柱產業與立縣之本,如今,文旅產業正在躍升為這片土地的“綠色未來”。

近年來,鄉寧錨定“山鄉寧靜、康養福地”品牌,把沿黃文旅的優勢,揉成了“大美云丘一座山、戎子干紅一瓶酒、紫砂文創一把壺”三張響當當的名片,讓游客“為景而來、為味停留、為藝心動”。

鄉寧云丘山冰洞群猶如仙境(央廣網發 云丘山景區供圖)

2024年全縣A級景區接待游客193.13萬人,同比增長13.74%,門票收入4080.57萬元,同比增長13.12%,經營總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1.43%。2023年,鄉寧被認定為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區,獲評全國魅力之城——好景好物城市。今年以來,又相繼獲評“2025年度文旅融合榜樣城市”“2025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榜單”31名。

從引客到留客,鄉寧以特色民宿開啟了文旅發展的新篇章。“景區共有6處酒店和民宿,暑假期間都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7月、8月游客量同比上升40%。”云丘山景區副總經理王貴彥告訴記者,其中,依托百年窯洞群改造而成的康家坪民宿,獲評全國首批甲級旅游民宿,成為山西省文旅標桿。

鄉寧以特色民宿開啟了文旅發展的新篇章(央廣網發 云丘山景區供圖)

今年暑期,鄉寧的文旅不僅花式“寵”客又助農增收——云丘山景區推出“10萬斤西瓜免費吃”活動,從周邊農戶手中集中采購10萬斤新鮮西瓜,既讓游客在登山消暑時嘗到了鄉寧瓜果的甘甜,又幫農戶打通了銷路,實現了“游客開心、農戶增收”。

山是風景,果也是風景。戎子酒莊將5800畝葡萄園變成風景線,打造出“種植—釀造—觀光”全產業鏈,成為農文旅融合的典范。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酒莊里的“古韻廟會”總是熱鬧非凡:游客可以親手采摘葡萄、體驗釀酒工藝,還能在酒窖里品鑒年份紅酒,沉浸式感受“晉南葡萄酒文化”的獨特魅力。

鄉寧紫砂陶是鄉寧的“文化底氣”之一(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南有宜興紫砂壺,北有鄉寧紫砂陶”,6000年制陶史、20億噸陶土儲量。如今,規劃占地2000畝的紫砂陶小鎮已吸引十余家企業入駐,建成25套大師工作室,年產值達2000余萬元,小鎮核心產業直接帶動千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不止“三張名片”,鄉寧的文旅產業多點開花:峰嶺景區、鄉寧古城、龍鼻新村、譚坪農業公園、昱德新莊園、才子莊園等旅游新地標加速成型,云丘山“UTMB”越野賽、黃河520汽車越野賽鄉寧站賽事、“K歌云丘·唱游仙境”全民K歌村晚、“夢回西游·奇妙戎子”夜游嘉年華、首屆空心月餅大賽等活動精彩紛呈……這座“能源之城”,正以更年輕、更鮮活的姿態,成為游客心中的“寶藏目的地”。

礦山“煥智”升級

鄉寧是全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據統計,鄉寧煤田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78%,探明儲量153億噸,可采儲量107億噸。目前,全縣共有礦井23座,設計年產能3000萬噸。其中,生產礦井17座,核定產能每年2210萬噸。產量、工業增加值均為臨汾市第一,位居山西省前列。產出的主焦煤因“低硫、高發熱量”成為鋼鐵行業的“香餑餑”。

作為國家重點產煤縣,鄉寧縣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不斷提升煤礦本質化安全水平。從頂層設計展開“運營一大腦、信息一張網、數據一片云、資源一張圖、控制一平臺”的“五個一”布局,采取政府引導、部門主導、社會參與、主體落實、企業建設五級管理的工作思路,不斷推動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智”的飛躍。

截至2024年底,鄉寧地方監管煤礦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9處,臺頭煤焦、德通煤業、華晉吉寧、東溝煤業、裕豐煤礦、華寧焦煤、韓咀煤業7座煤礦率先建成智能化礦井。

鄉寧縣正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2023年礦井開始智能化改造,2024年10月被評定為中級智能化礦井,綜采工作面每班次降低到10人,部分場所實現了無人值守。”山西鄉寧臺頭煤焦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高小峰向記者介紹,智能化建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臺頭煤焦綜采工作面人均工效由60噸/人提高到100噸/人;材料消耗由5.74元/噸降低至5.50元/噸。

在鄉寧,智能化不僅帶來了效率提升,更為礦山增加了一道智能安全防火墻。

在山西華晉吉寧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鏟板式搬運車和支架搬運車分別安裝了雷達探測系統及360度全景影像系統,為車輛打造無死角的安全保障,有效提升了井下特種車輛作業的安全性和作業效率;在山西鄉寧焦煤集團東溝煤業有限公司,通過在工作面構建智能化控制系統,實現了資源再配置的最優解,讓以前的全人工操作,變為全過程機械化。

“智能改造”賦能煤炭生產提質增效,2024年,鄉寧縣煤炭產業稅收同比增長22%。

如今,鄉寧正全力打造“多元能源”布局,建設年產3000萬噸級的煤炭基地和年發電量10億度的風光新能源基地,在這座老能源基地里,“綠色低碳”的新質生產力正春潮澎湃。

黃土坡上結出“振興果”

鄉寧緊鄰黃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適宜農作物生長。如今,鄉寧在現代農業的賽道上持續“深耕”,促進全縣農業加快發展、農村煥發新顏、農民得到實惠。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龍鼻村,空氣中滿是蘋果和葡萄的香甜。“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了!全村5000畝地中,3000畝種植蘋果,1000畝種植釀酒葡萄,1000畝種雜糧。種植蘋果和葡萄,給村里人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龍鼻村黨支部副書記閆東旗對記者說。此外,村里開發了冷水魚養殖、中草藥雞蛋、立體種植草莓等項目,每年的村集體收入能達到50萬左右。

鄉寧正大力發展以葡萄酒釀制為代表的現代農業(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提起葡萄種植,閆東旗笑得合不攏嘴,“村里跟戎子酒莊合作種植釀酒葡萄,訂單化生產,酒莊技術員定期會組織種植戶培訓,還建立了‘葡萄種植微信群’,啥時候打藥、留多少芽,群里一說就明白,村民不用操心種植,也不愁銷路。”

近年來,鄉寧大力發展以葡萄酒釀制為代表的現代農業,戎子酒莊作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釀酒葡萄近6000畝,研發四大系列20余款產品,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4萬元左右。

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龍鼻村,是鄉寧縣傾力打造鄉村振興縣域樣板的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的村莊,正在摸索出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道路。

鄉寧駝澗村發展“黃粉蟲—蛋雞—果園”循環農業(央廣網記者 張潔 攝)

駝澗村“黃粉蟲—蛋雞—果園”的循環農業,讓百姓找到致富的新路子。“果園里的雞吃黃粉蟲,雞的糞肥滋養果樹,果園的次果、落果加工成黃粉蟲飼料,這就形成了生態養殖的經濟閉環。”鄉寧縣昱德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藝達介紹,村中的黃粉蟲養殖基地里,不僅每月產出8噸蟲干全部出口,還將黃粉蟲飼料分發給村民,并培訓養雞技術,產出的黃粉蟲雞蛋每顆能賣到1.5元,成為百姓增收的“金蛋蛋”。

而在呂梁山深處,翅果油產業也在蓬勃發展。目前,鄉寧的翅果油種植規模達13.5萬畝,開發出保健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帶動4個鄉鎮21個自然村200余戶農戶就業增收。

如今,鄉寧已有33個“特”“優”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11個省級、10個市級龍頭企業和示范合作社,認定“鄉寧農匠”“營銷達人”25人,17種農產品入選“晉品”“圳品”“臨汾優選”行列,評選創建庭院經濟661戶,雙鶴鄉紅凹村入選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從龍鼻村的葡萄園到駝澗村的循環養殖場,從戎子酒莊的葡萄長廊到呂梁山的翅果油林,鄉村振興的種子,正在這片黃土上開花結果。

點擊下方海報,聆聽紅色鄉寧

總策劃:韓文

監制:張潔

記者:張晉鵬 溫雅慧 尹琳岑(見習)

指導:中共山西省委網信辦

鳴謝:中共鄉寧縣委宣傳部

編輯:溫雅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