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和煦,鼓點激昂。9月25日,陽泉礦區三礦文化廣場人潮如織,隨著《鼓舞中國龍》的鏗鏘鼓點響起,全場歡騰鼎沸。礦區“我們的節日”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示范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視頻來源:礦區融媒)
活動現場處處藏著“驚喜”。歌舞展演融入剪紙、刺繡等非遺元素,在靈動舞姿中展現傳統文化魅力與新時代發展活力,讓節日文化與非遺傳承深度融合。用傳統快板演繹移風易俗故事,以民俗舞蹈展現豐收喜悅。太極拳、健身氣功表演,舒展流暢、剛柔并濟,展現傳統養生文化韻味。豐收展銷區特色羊肚菌品質上乘、瓜果香味撲鼻、紅薯堆成小山,攤位前詢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剪紙藝人指尖翻飛,面塑匠人巧手塑形,“文明家風”精美畫卷、憨態可掬的“豐收娃娃”躍然眼前。大家圍觀點贊、爭相合影,穿梭在非遺與農產之間,既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又能滿載豐收的喜悅。
為了讓文明新風真正扎根基層,惠及群眾。陽泉礦區構建“區級統籌謀劃、街道全域發動、群眾深度參與”的工作體系,通過“基層選、群眾演、全區看、全民享”的閉環模式,讓文明新風在活動中悄然浸潤人心,民生煙火與時代風尚交相輝映,真正實現文明實踐活動從“紙上”落到“實處”,從“會場”走進“民心”,從“宣傳”延伸到“服務”。
“哈哈哈……”現場爆發出的一片笑聲,小品《張大爺的生日宴》用本土方言,生動鮮活地演繹了摒棄大操大辦、倡導勤儉節約的新風尚。這邊笑聲未落,那邊精彩又至——朗誦《移風易俗譜新篇》鏗鏘有力地傳遞文明力量,《竹板聲聲倡新風》……一個個由身邊人演繹身邊事的節目輪番登場,將移風易俗理念化作歡聲笑語,直抵群眾心間。
“這小品演得太真實了!張大爺的事兒可不就是咱身邊的家常事?”退休教師李秀英站在人群里笑彎了腰,“又逗趣又管用,看完就知道,鋪張擺闊沒啥意思,簡簡單單辦事兒才敞亮!”
“本次展演的14個節目,是從全區6個街道57個基層作品中精挑細選而來,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情節真實、情感真摯,貼近群眾生活,引發強烈共鳴,真正實現看演出、學文明、賞非遺、享豐收的活動效果。”礦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唐靜說。
此次活動從9月25日一直持續至27日。通過移風易俗、群眾文藝、全民健身三大特色專場,讓群眾在歡度“雙節”中感受文明新風,在參與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貼近群眾、源于生活,打造節日里的‘文明課堂’,讓‘文明+文化+民生’深度融合,持續涵養文明新風、增添崇德向善底色,真正實現從‘家門口’到‘心里頭’的文化浸潤。”礦區區委宣傳部部長白俊平說。
文明之花,常開常艷。下一步,礦區將持續深化“我們的節日”品牌活動,圍繞傳統節日策劃更多貼合群眾需求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滿意度,為礦區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賈宇洋)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