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配套、精準服務,助推園區高質量發展;科學調度、有序作業,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趕訂單、忙生產,企業持續“忙碌”模式……七月的西安市長安區,一個個實干場景,匯聚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

園區風貌(長安區委網信辦供圖)

今年以來,西安市長安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項目建設、企業招引、科技創新各領域同向發力,持續激活西部強區建設內生動力。

上半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億元,超半年目標任務13.45億元,同比增長17%;1-6月,3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4億元,占年計劃的58.45%;30個市級在建項目(含子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24億元,占年計劃的54.31%。

區政合一釋放改革效能

7月24日,西安航天基地一處產業園區內道路寬闊平整,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步履匆匆,為園區增添青春活力。走進園區的西安智園軟件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簡約的設計、貼心的飲品柜、測試區的研發人員正在進行頭腦風暴……處處匯聚著青春力量與科技創新。

公司形象墻上,密密麻麻展示著已合作的高校校標。正在敲擊鍵盤的百余名年輕人,有的在編寫代碼,有的在測試軟件功能,他們正以一種蓬勃向上的姿態在園區揮灑汗水,助推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藍圖變為現實。

據公司CTO何飛介紹,智園軟件憑借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專業能力與深度布局,已為180多所頂尖高校提供了高質量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合作案例覆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形成了以標桿項目為核心、輻射全國高等教育領域的業績版圖,其項目成果在教學空間管理、智慧教學體系搭建、教育資源整合、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成效顯著。

“我們目前有一百多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占到70%,政府對我們支持力度很大。”何飛說。園區不僅提供基礎配套服務,還會搭建金融服務和人才招聘平臺,讓年輕人在這里安心“大展拳腳”。

政務服務驛站中工作人員正在為群眾答疑解惑(長安區委網信辦供圖)

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不少優質企業入駐,目前,該園區共建設8棟研發樓,已簽約企業41家、入駐38家,美好藍圖正變成振興發展生動案例。航天基地產業集聚的“磁場”效應,也將為長安區注入新的產業動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項目為王撐起發展脊梁

時值七月,在位于長安區郭杜街道神禾四路的中航工業“黑匣子”研發基地二期項目現場,各班組工作人員在做好防暑降溫措施的同時,有序作業,穩步推進項目進度。

據西安市常寧新區管委會項目管理部負責人介紹,項目包括科研實驗樓、綜合配套樓等,建設周期為3年,項目建成后,投資主體陜西千山航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將總部及研發、裝配生產落戶長安區,最終實現科研、生產與核心試驗能力集中一體化運營,促進軍轉民技術能力發展,帶動區域產業化發展。建成投用后,預計將入駐科研人員1000人左右,年產值12億元,年納稅約6000萬元。

項目為王,服務為要。據了解,今年以來,長安區深化拓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牢固樹立“項目為王、項目為先”理念,創新實行“四法”聯動推進模式,重點將爭取資金、手續辦理、土地供應等納入一體化調度,凝聚全區合力推進高質量項目提質增速,全力以赴穩投資、穩增長。

隨著重點項目不斷按下“快進鍵”,長安區正以項目建設之“進”,托舉產業發展之“優”,匯聚成經濟高質量發展之“好”。

科技賦能壯大新質生產力

走進位于長安區郭杜街道的融訊智能制造港,園區內低密度、高品質、現代化的生產廠房及科研辦公樓,時尚大氣,園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等產業。

作為融訊智能制造港的代表企業,西安榮興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從事高端、精密機械加工,生產產品主要應用于航天發動機等重工裝備。

企業廠房內,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忙生產,全力以赴趕訂單。高精尖自動化生產場景令人震撼,據工作人員介紹,其數控機床精密度能達到頭發絲的二十分之一。

為招引更多科技型企業入駐,長安區對轄區工業園區資源進行全面摸底,實施“靶向招商”,西安眾力為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華凱智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通域生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入駐長安,科技型園區與企業聚人才、興產業的共生發展形成良性生態,逐步實現“上下樓”變“上下游”,“產業園”變“產業鏈”。

立足區域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長安區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系統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創新落到產業上、企業上、發展上,大力孵化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創新主體活的“龍頭工程”,加快將科技創新資源“潛能”轉化為長安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同時,大力支持駐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術轉移機構,努力把更多“硬科技”打造成前景廣闊的“好產品”,加快構建“科創引領、兩翼齊飛、多點開花”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加快4個工業園和9個制造業基地建設進度,加速招引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成長性好的工業企業,力爭實現“開園即滿園”。

今年以來,長安區科創成果取得初步成效。二季度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9.2%;互聯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7.4%。

萬事俱備,靜等花開。

如今,西安市長安區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產業增長勢頭強勁,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新氣象。這些主打“高端制造”的特色產業園,正以創新為動力,不斷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引鳳來棲”的耐心積累中,已然迎來“振翅高飛”時刻。(長安區委網信辦供稿)

編輯:蘇睿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