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1月2日消息(記者周思楊)一年前,天開東麗園作為天開高教科創園“一核兩翼多點”規劃布局中的關鍵一環,在東麗臨空經濟區正式啟航。作為天津市政府首個明確產業發展細分賽道的天開園園區,從首批入駐企業躊躇滿志的期待,到如今科技型企業集聚、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產業初具規模,這座年輕的園區以“東麗速度”書寫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天開東麗園景象(央廣網發 天開東麗園供圖)
截至2025年10月,天開東麗園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周年答卷”:科技型企業突破200家,引進近50家優質實體企業及專業機構入駐園區;通過一年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布局,園區內企業目前涉及領域涵蓋低空新材料、零部件制造以及飛行器制造等制造業企業,和空域規劃管理、飛行服務、檢驗檢測、低空數據等服務業企業,基本貫穿產業鏈全鏈條;成功設立5億元規模的天開東麗引導基金,聯合海河恒盛基金等投資北京國科環宇項目并落地,成為天開東麗園首筆股權投資成功案例。
以“天開園”品牌與政策為牽引,天開東麗園通過“筑巢引鳳”與“固巢養鳳”雙輪驅動,僅用2個月時間完成展廳設計施工和載體裝修。2024年9月底,首批2.68萬平方米載體具備迎接企業入駐的各項條件,實現存量載體的高效激活與產業價值的全面提升。依托天開園2.0政策包,園區通過一年時間初步形成低空經濟與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并通過兩次集中簽約,推動園區從“單點招商”邁向“產業鏈構建”。

天開東麗園入駐項目簽約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天開東麗園供圖)
依托中國民航大學的科教與人才優勢,天開東麗園構建起“實驗室-生產線-市場化”的全鏈條閉環,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與人才鏈的精準對接,累計轉化科技成果392項,轉化金額7100萬元,實現產值近4億元,逐步形成“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良性發展格局。
優質的沃土,自然培育出喜人的成果:2025年5月12日,國內首款寬溫域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在天開東麗園發布,該款“東麗制造”低空飛行器目前已覆蓋應急、警用、測繪等領域。
從“科創苗圃”到“產業良田”,天開東麗園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初步蛻變。站在一周年的新起點,天開東麗園將繼續聚焦“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兩大賽道,推動園區從物理載體向產業生態躍升。天開東麗園——一座“離天空最近”的科創高地,正加速啟航。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