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9日消息(記者褚夫晴)“十一”假期天津北郊500千伏變電站重建工程現場,80余名施工人員忙碌作業。鋼筋混凝土之間躍動著一個個身影,這些身著工裝、頭戴安全帽的建設者,正在用特殊方式度過這個假期。

“北郊500千伏變電站重建工程是天津市重點電力基礎設施項目,不僅關系到天津地區的電網穩定和經濟發展,更直接影響著北辰、武清東部和寶坻南部地區的電力供應。”國網天津建設公司(監理公司)項目經理陳妍坤說道。在她的視野范圍內,500千伏組合電器設備基礎施工區的工人們正專注地進行鋼筋綁扎,每一根鋼筋的位置、每一個焊接點都關乎整個工程的安全與質量。她熟練地打開“e基建”App,實時查看著工程進度、安全質量管控情況。

不遠處,構架基礎施工也在同步推進。構架是變電站的“骨架”,支撐著整個站的電氣設備安裝和線路走向。天津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楊海翔手持測量工具,一絲不茍地核查鋼筋間距。“綁扎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毫米。”他逐項測量每一個關鍵節點,不放過任何細節。“質量永遠是工程的生命線,安全則是不可逾越的底線。”楊海翔說道。

暮色漸臨,工地燈光次第亮起。陳妍坤和楊海翔仍然在現場忙碌著。“說實話,節假日不能陪家人休息出游,心里不是沒有遺憾。”陳妍坤望著忙碌的工地說,“但我們的責任就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無論什么日子,這份責任都不能放松。”

與此同時,在大同—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線路施工現場,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鋼筋籠已經就位,復測坑深沒有問題……注意安全!”國網天津建設公司(監理公司)項目執行經理張曉亮站在作業區邊緣,目光緊盯著正在進行混凝土灌注的關鍵工序。10余名作業人員正在全力推進灌注樁基礎施工,鉆機緩緩移動,緊鑼密鼓地開始下一根樁的鉆孔工作。

“目前我們正值線路工程基礎施工的高峰階段,國慶期間抓住秋收后黃金時期,全力開展灌注樁基礎施工。”天津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副經理范鍇介紹道。隨著負責人指令,攪拌均勻的混凝土從漏斗中傾瀉而下,通過導管精準注入預先成孔的樁孔內,從下而上完成整個灌注樁的一次成型。

“基礎施工具有隱蔽性強、不可逆的特點,我們制定了‘三測三驗’管控流程,確保施工每道環節都嚴格把控,基礎施工質量安全可靠。”項目總工王鳳通表示。針對天津土質含水量高的情況,施工人員采取埋設護筒、調節泥漿比重等防塌孔措施,同時建立惡劣天氣氣象預警機制,及時調整施工計劃。

在東麗區的躍進路11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現場,國網天津東麗公司項目經理張博越的身影始終活躍在工地一線。“設備安裝容不得半點馬虎,基礎尺寸、預埋管線位置都得精準核對。”這個工程將應用全國產首臺110千伏干式變壓器,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國慶期間,該變電站正集中開展屋面女兒墻綁筋支模、外墻檁條焊接等關鍵施工,整體框架雛形已清晰形成。

當國慶煙花在海河夜空綻放,天津電網的建設版圖正穩步推進。國網天津電力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在施工程27項,超過600名建設者奮戰一線。從特高壓線路到變電站基礎,從地下樁基到鋼結構架,每一個施工現場都躍動著藍色工裝的身影。

這些工程建成后,將顯著提升天津電網供電能力,構建西電東送綠色能源走廊,進一步完善區域電網結構,為海河設計之都周邊區域提供新電源點……在工地的月光與焊花下,建設者們用堅守詮釋責任,用奉獻書寫擔當。他們的國慶節,是一曲永不停歇的奮進樂章,正在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編織一張更堅強、更智慧的能源互聯網。

編輯:韓雨晨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