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保山10月1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手機變農具,直播當“新農活”。在云南保山市昌寧縣,一位95后姑娘用“指尖上的經濟”讓家鄉山貨走出大山,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
商翠,昌寧縣耈街鄉挖沙村人,從小在山里長大。她當過餐館服務員,也在城市打過工。2020年,她看見家鄉茶葉、火腿、野生菌等農產品因銷路不暢滯銷在家,而城市消費者卻渴望綠色、天然的食材,一個念頭漸漸萌生——能不能用電商把大山里的好東西賣出去?
“我看到別人通過網絡直播賣貨,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商翠說。
正在打包的山貨(央廣網發 劉子安 攝)
從“土貨”到“網貨”
帶著這個想法,商翠開始嘗試直播賣火腿、土雞、野生菌等“土貨”。剛起步時,她也遭遇過不少挫折:收購的火腿一半壞掉,直播間里有人質疑產品資質,甚至在山路收貨時遇上惡犬……但她硬是咬牙堅持下來,邊學邊干,逐漸摸索出一套電商銷售的門道。
她的模式很接地氣:走村串寨,直接到農戶家收購,一方面保障了產品原生態、夠地道,另一方面也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賣上好價錢。村民趙鳳美說:“她隨時來買火腿、干板菜、核桃,我們不用背到街上,價錢跟市場一樣,我們愿意賣給她!
各類昌寧特產(央廣網發 楊麗 攝)
隨著銷量增加,商翠把收購范圍擴展到全縣13個鄉鎮。2024年,她注冊成立云南山咔味農產品供應鏈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起“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新模式。目前,公司已簽約30多個網絡主播,合作50余家涉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產品涵蓋茶葉、水果、肉類等400余款。
從一人創業到共富共贏
在她的倉儲物流中心,來自周邊鄉鎮的務工人員在打包、發貨、客服等崗位忙碌。“在這里風不吹、日頭不曬,還能顧家,每天收入也穩定!58歲的杜曉平說。對更多年輕員工來說,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有發展空間的工作,同樣讓他們倍感欣喜。
如今,商翠的團隊已有35名長期穩定員工,累計培訓農戶3000余人次,帶動5萬余人通過直播帶貨、物流分揀等環節實現增收。僅2024年10月以來,她的團隊就銷售昌寧茶葉、紅米、火腿、野生菌等農特產品累計3500萬元。
商翠和她的團隊(央廣網發 孫繼敏 攝)
在外省打工的昌寧人也因她的努力收獲“鄉愁的味道”!昂芏嗬相l留言說,在外地還能買到家鄉味道,特別開心!鄙檀湔f。
作為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代表,商翠用電商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開辟了新的就業空間,也讓更多農民走上了職業化、產業化道路。她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完善供應鏈,把更多鄉鎮的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昌寧味走得更遠”。

關注精彩內容